未曾落幕的東海岸攻防戰

您在這裡

蔡中岳/地球公民基金會花東辦公室主任
2015 年 06 月 08 日

您在這裡

 

2015年3月5日下午,緊鄰美麗灣的「杉原棕櫚濱海渡假村案」,在歷經近五年的審查,通過環差初審,成為推倒東海岸開發大門的第一張骨牌。

眾所注目的美麗灣環評案在司法定讞下暫停開發,好似為東海岸的不當開疆闢土守住底線,但只要觀光大建設的氛圍不變,所有開發仍舊虎視眈眈,整體範圍是美麗灣現有建築體26倍,預計建造500間客房,在用水、污水排放、停車與交通等問題還有待檢驗的棕櫚濱海案,是海岸爭議爆發後,第一個在環保署通過專案小組審查的東海岸觀光開發案。


杉原灣上,除了美麗灣及第一個通過審查的棕櫚濱海渡假村,還有三、四個案子蠢蠢欲動。(台灣環境資訊協會製圖)

畫面一轉,「好萊塢巨星李奧納多皮卡丘在花蓮耶!你快去跟他打招呼!」腦海立刻浮現電影《全面啟動》中,他清醒後身處的那片如夢海灘。上網搜尋,果然看到不少疑似他在牛山自然保留區拍電影的訊息,今年三月初,牛山呼庭園區暫停營業近十日,陸續有商家上傳國際劇組到店用餐的照片,不管皮卡丘是不是真來了,總之曾差點淪為花東火力電廠,日夜燃煤的牛山沙灘這回被好萊塢電影選用,看來確有此事。

從火力電廠到牛山

1994年下旬,正值台灣經濟奇蹟蓬勃的時刻,所有開放都備受肯定,經濟部公布「開放發電作業要點」讓民營發電廠設立;不到一年威京集團出資的公司選定水璉村的牛山海濱為花東火力電廠的預定廠址。1997年第一場地方說明會召開,據聞當時沒有告知所有村民,電廠意圖以「回饋金」作為交換條件,但出乎意料的,當地村民強烈反彈,爾後更開啟了一系列自救會的抗爭行動。

當時沒有《原住民族基本法》,縱使牛山水璉是阿美族(註1)的傳統領域,也沒有開發應經當地原住民族同意的條款,但牛山位在營建署公告的「台灣沿海地區自然保護計劃」中的「水璉-磯崎海岸自然保護區」,即不可開發區,執政當局當時也試圖用計畫檢討的方式,變更保護區劃設讓電廠解套。

只是這一切都被反對民眾看在眼裡,去能去的地方抗爭、在公聽會說之以理,窮極一切不見得被社會諒解的手法,希望火力發電所產生之煤灰及溫排水,不要影響當地 以農業、漁撈為主的產業模式,甚至電廠的空氣污染,更可能因中央山脈太高而順著季風徘徊在花東縱谷之中,使整體花東發展受衝擊。當時如荒野保護協會、花蓮環保聯盟等團體及當地水璉國中的老師黃雍熙、廖惠慶夫婦、太巴塱國小退休的水璉當地人李來旺(帝瓦依‧撒耘)校長,更帶著幻燈片挨家挨戶地解說火力電廠可 能造成的影響,寫信給當時政府官員,在這般相互呼應的情況下,1998年,此案因填寫資料不實被環保署退件,成為90年代花東環境抗爭中,極少數土地勝出的戰役。

被好萊塢電影看上並在此取景的牛山沙灘,曾是花東火力電廠的預定地。(蔡中岳攝)

時光快轉二十年,低度開發的海岸風光

經搶救運動後,開發案不再進駐,牛山沙灘變成當地族人低密度開發的私人觀光景點(註2),以裝置藝術為主,僅有少許住房及露營區,而牛山特色地質蠕動小階(註3),更成為花蓮高中學生的研究主題,拿下全國科學展覽冠軍。從台十一線上僅有條蜿蜒且曲折的小路下山,遇到大雨還不時會有坍方危機,但也因此少有大量觀光客進入,保持其幽靜。雖部分團體對以私有地形式經營集合眾人之力保護的公共財,仍有所批判,但至少可肯定,相隔二十年後,我們再重新回顧火力電廠與沙灘的選擇,答案已呼之欲出。

海景農地Villa,海岸開發另一挑戰


位在東海岸上的那界行館,近日被爆出超過農舍使用並佔用國有地,有諸多違建。(蔡中岳攝)

二十年後的今天,當我們選擇以觀光為發展取向時,仍有許多待解的問題。近年來東海岸觀光發展盛行,除大型開發外,鄰近花東市區的台十一線上,民宿如雨後春筍般冒出,太平洋左岸彷彿歐洲,花蓮鹽寮地區小小一段公路旁,近百間的民宿比鄰而起,藍白相間的地中海風、希臘風、歐式城堡風交織出的海岸景觀,讓人忘掉這是海的子民─阿美族,邦查世居的傳統領域。而坐落在都蘭灣的那界行館,是號稱一夜兩萬元的私人招待所,面向Fudafudak(杉原的阿美族語舊名),擁有傳說中面海第一排的無敵海景,但仔細一查,這些民宿相當高比例都是非都市土地中農牧用地的農舍,不僅農地不農用,連建築也失了根似地在這塊土地上留下印記。


位在都蘭南八里上的大型農舍,目前正在興建中,空拍圖可以看見整個園區廣泛地佔據山腰。(munch提供)

東海岸農舍民宿化,對用水、污水排放、生態擾動等議題仍有影響,特別在農舍申請流程中,廢水部分只要在申請時有做簡易化糞池,不需要有廢汙水處理系統幾乎就過關;用水部分由於東海岸自來水接管率不高,照觀光遊客是當地人耗水量十倍的統計,水資源的取得將是一大挑戰,是否造成資源排擠,也是課題。

另外,這些農舍均位在花東沿海保護區的一般保護區中,其保護區計畫的政策,就是在不影響環境生態特色及自然景觀下,維持現有之資源利用型態。試問農舍民宿化後,能算是維持現有資源的利用型態嗎?而那些同樣位於海岸保護區的大型開發,更是不符合其精神。

今年通過的海岸管理法,就是要面對海岸資源的缺乏與管理的疏漏,延續沿海保護計畫的精神,完成整體海岸管理計畫的擬定,並隨著各地海岸型態不同,規劃各區域類型的保護。台灣最後一塊自然海岸在東部,中央主管機關營建署,要能正視該立法的宗旨,在未來規劃中做出對大開發或與在地文化脫軌的農舍之規範,將有助於海岸地景、文化與環境的守護,讓我們不要告別東海岸。

註1:現水璉部落在2007年撒奇萊雅族正名後,主要居住族群為撒奇萊雅。
註2:並未全面圈地,熟門熟路仍有自由進出沙灘之空間。而自然保護區中其實應禁止開發行為,但此地又為原住民族傳統領域,族群應有可利用之限度調整,此點仍待爭議。
註3:蠕動小階是地層滑落的現象,形成原因則為在風化的坡地上,土壤因重力的關係而緩慢向下蠕動,在坡面上造成一列列小階梯,形如層層綠色波浪,是全台少見的地質景觀。

議題分類: 
本系統已提升網路傳輸加密等級,IE8及以下版本將無法支援。為維護網路交易安全性,請升級或更換至右列其他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