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牽手護恆河

您在這裡

莊慕華/地球公民基金會教育推廣兼任專員
2015 年 06 月 15 日

您在這裡

恆河是許多虔誠印度教徒夢想親自沐浴的宗教聖地

 

「那一天,沿著河有上萬人牽起手呢!」穿著藍色毛背心的職員興奮回答。位在瓦拉納西市恆河畔的桑卡莫漢基金會(Sankat Mochan Foundation),致力於降低恆河污染,2006年世界水資源日第一次舉辦手牽手護恆河活動,長達七公里的河灣,被一萬多在地居民手牽手連起,成立近二十年的環保團體終於將多年成果,轉換為一次盛大曝光、喚醒全民的在地行動。

每個文明都有一條河,每條河都有無法簡化的神奇;每條河都是母親,滋養與聯繫著萬事萬物。在印度,恆河(Ganga)就是神話的開端,這條長達2510公里的水源命脈跨越印度三分之一國土,灌溉著不同種族與階級的夢想。

在正午時分沿著河岸,來到桑卡莫漢基金會所在的圖爾西河壇(Tulsi Ghat),近四十度的高溫蒸騰著河水,這短短四公里,各式各樣生命儀式彼此銜接:沐浴、祭祀、勞動、死亡......,河岸的牆從蒼老到新生,匯集著所有人對母親之河的讚歎。空氣中有焚燒氣味,是火葬場日以繼夜不計其數的軀體燒化,並將灰燼推入河中;不遠處洗衣工捶打的聲響更如鐘擺,啪嗒啪嗒,泡沫一同流入廣大的流水之歌。下個轉角,虔誠的朝聖者戰戰兢兢走入水中,提壺念誦、掬水淋身,一次又一次口含河水祈求庇蔭。

河壇有不同功能,包括日常洗衣場

1982年桑卡莫漢基金會創辦人Veer Bhadra Mishra 表示恆河陷入重大的污染危機,多數瓦拉納西人拒絕承認。他們說大河母親是聖潔有神力的,「她會自己清理!」,現在問及關於河川污染,瓦拉納西人仍然毫不懷疑的表示「你看,這麼多年來這麼多廢水排入......但恆河一點都沒有改變哪!」

的確,我們肉眼凝視的河水自始至終相同混濁,過去從山麓帶進平原的是懸浮物,現在卻是無法明辨的細菌。城鎮擴張,沒有處理過的家庭廢水排放進入,上游都會被工業佔領,肆無忌憚拋出重金屬廢水。擁有婆羅門高等祭司與大學教授身分的 Veer Bhadra Mishra ,創立桑卡莫漢基金會,並展開長達三十年的清理恆河(Swatcha Ganga)行動。 

桑卡墨漢基金會門口

基金會最初以收集數據作為研究主軸。1993年,與瑞典自然保護學會(Swedish Society for Nature Conservation)合作,設立了一個實驗室來檢測恆河污染數值。 Mishra 教授試過各種倡議方式,包括與在地政府溝通,然而在地政府以興建污水處理場作為回應,卻也因當地長期缺電無法有效發揮功能。 Mishra 教授將河水污染的防治追向其中一個重大來源:一天近二十萬噸的家庭廢水流入河中,他知道自己必須找到方式讓人民理解:恆河母親正在受苦。

群眾將恆河神聖化,身為祭司的 Mishra 教授有最深體認。印度人將生活中所有事物都解讀為神的一種展現,所有狀態都是命運:命運是神祕且無法干預的,這種傳統心態造成過去的遊說成效不彰。這次他們決定從教育下手,面對印度大部份學校未設有自然教室,基金會決定將小小的水質檢測實驗室,借給當地學童們進行科學教育。他們的策略顯然有用,排隊要申請參觀實驗室的學校絡繹不絕,只見一群又一群學童來到這裡,老師們介紹著顯微鏡的功能與效用,也讓孩子們看見顯微鏡下的生物。

城市的用水與排水,都來自這條河流 每天標示河川檢驗數據的黑板

那是一滴恆河水,與上萬隻細菌
廣泛的接觸學校老師與學童後,基金會在2006年世界水資源日舉辦了第一屆「手牽手護恆河」活動,用溫馨行動包裝著嚴肅議題,首次將恆河污染議題在瓦拉納西曝光,當各種年紀的學生與在地組織紛紛響應「守護恆河」,過去迴避的政治人物和宗教團體終於加入牽手行列。 Mishra 教授知道「看見」只是改變污染的第一步,尤其並不只是瓦拉納西的恆河遭受污染的困擾,這條穿越國土的大河再再挑戰著印度政府維護環境的能力與決心。

 
2006手牽手護恆河的活動照片  
議題分類: 
本系統已提升網路傳輸加密等級,IE8及以下版本將無法支援。為維護網路交易安全性,請升級或更換至右列其他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