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稀植物很容易在工程開發下滅絕。在極端氣候下,一場暴雨侵襲坡地,沖刷土讓也可能因此造成物種消失。因為這些人為、天災所造成的威脅,讓林業試驗所盡可能採集、保育受威脅的珍稀植物種子,保種並傳承。...
講座
You are here
2022/06/30 14:44
建築物的建造與使用,消耗了全球36%的能源。建造產生的能源消耗、礦石採取,以及建築淘汰時的廢棄物,已逐漸超過環境所能負荷。如果能轉變為循環經濟的產...
2022/06/28 15:22
此系列講座進一步規劃從國產材發展、森林吸收並儲存二氧化碳能力的森林碳匯、台灣百年林業史、植物保育及山林保育等講...
2022/06/06 14:03
2017年是「國產材元年」,為什麼台灣要推動國產材?推動的現況如何?這和國人的生活、生態環境、社會發展,甚至國際責任有何關係?
2022/05/25 16:40
這次選的是《沒有人是一座孤島:運用「社會性基礎設施」扭轉公民社會的失溫與淡漠》。書中在談重建社會性基礎設施能怎麼樣化解社會分歧,讓社會向前邁進。可幫助大眾建立互助網,同時也強化社會韌性。在冰島、...
2022/04/02 21:12
礦業法牽涉生態環境被破壞、侵害原民權益的惡。地球公民自2013年開始推動「礦業改革」,期間歷經波折,直到今年礦業法草案終於被排進立法院的修法議程。但究竟法應該怎麼修?身為倡議團體,我們認為怎樣的...
2022/04/01 12:00
在各種空污改善的政策會議上積極敦促空氣汙染改善的地球公民副執行長敏玲將分享她從一位編輯出版人因緣際會下投入南方...
2022/02/08 15:48
一講到違章工廠,我們就會立刻想到政府治理失能、土地使用沒有被好好控管...等等。
但我們可曾去細看違章工廠與農村聚落之間錯綜又纏繞的那個結?
2021/12/31 11:19
《通往世界的植物:臺灣高山植物的時空旅史》作者游旨价,博班畢業後開始於中國雲南西雙版納從事小檗採集與研究。因大學登山社開始熱愛台灣山林,行蹤踏遍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