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之水天上來?(記2012年兩岸環保與永續發展論壇)

您在這裡

2012 年 08 月 20 日

您在這裡

文 / 楊俊朗(地球公民基金會研究員)

2012年8月,11位台灣關心水資源議題的NGO代表一同前往中國,探訪黃河沿線水資源與環境保護進行狀況,並與當地環保組織交流,期盼為保護水資源激盪出絢麗的火花。台灣同行夥伴們已經書寫多篇文章,並刊登在環境資訊中心網站 ,個人以下僅就大尺度的粗略觀察做分享。

當飛機緩緩接近地表,準備降落到黃河行的第一站甘肅省蘭州中川機場,飛機窗外映入一望無際土黃色的山陵,著實讓習慣山林是綠色的台灣之子一頭霧水。而且,從蘭州連接到合作,土黃色的影像持續數百公里,心中一路渴求能夠見到『綠』。直到長途拉車來到甘南藏族自治州的瑪曲縣(海拔約3600公尺),見識高山草原與溼地以及成群覓食的牛、羊,加上藏人熱情的款待,「思綠病」才稍稍獲得舒緩。

「遊牧民族」過去一直僅僅是課本中的名詞,直到在瑪曲看見帳篷、馬匹、牛羊與藏人,遊牧民族才化為真實的生命。但是,看見部份藏人騎摩托車趕牛,將保特瓶裝碳酸飲料視為招待朋友的重要食材,讓人有時空混淆的不安定感。尤其當藏人說在焚燒現代化垃圾時,牛羊的眼睛會有異樣,更證實不安定感不是憑空杜撰。

離開瑪曲後,團隊往黃河中游走,途中落腳西安、洛陽、開封與鄭州等歷史悠久的古都。雖然是古都,火車站、高鐵站與機場的規模大氣宏偉,公車與轎車在柏油路上川流不息,高樓大廈大量興建中,再再顯示這些歷史古都急著趕上現代化的腳步。雖然現代化對台灣小孩是熟悉的場景,但是我就像瑪曲的牛羊,久久無法適應低能見度、有異味的空氣。如果能夠擁有藍天、白雲與清新的空氣,歷史古都是否更宜人?!

畫面回到黃河行的第一站蘭州中川機場,海關人員要求打開行李箱,接著取出行李箱內地球公民基金會出版的刊物,逐一翻閱後對他的長官說:「環保的!」,長官點頭示意通關放行。由此看來,環境保護是可以跨越台灣海峽,成為兩岸的新交集。


延伸閱讀

分類: 
本系統已提升網路傳輸加密等級,IE8及以下版本將無法支援。為維護網路交易安全性,請升級或更換至右列其他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