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讓自己沈默 因為心會不安

您在這裡

2009 年 12 月 10 日

您在這裡

專訪前環評委員林素貞

 

編按:地球公民協會創會以來,一直關注的反對台電大林電廠擴建案,終於在2009年7月29日環評審查會後,以僅通過兩座新的燃煤電廠及相關環境配套措施,暫告一段落。本運動過程除了協會積極參加歷次環評專案小組會議、號召市民參與,並與市政府、市議會共同把關外,環評會中委員的表現,亦是能否擋下本案的一大關鍵。尤其在最後一次審查(第182次環評委員會)會中,成大環工系教授林素貞獨排眾議、始終堅持僅放行兩座電廠,令人刮目相看。本刊特別在林委員卸任後走訪成大專訪林教授,以饗讀者。

 

文⊙王敏玲(地球公民協會副執行長)

八月下旬的午後,步出台南後火車站,我循著成大校園指標尋找環工所校舍,儘管有路樹遮蔭,一路上,從額頭猛滴的汗水仍提醒著愈來愈暖的氣候。終於找到環工所了,暑假期間,校園有份獨特的靜謐。上樓找到林教授的研究室,推開門,林教授以一襲長裙及溫暖的微笑迎接。

 

窗明几淨的研究室中,入口處是接待小圓桌,一旁有整齊的落地書櫃、幾張桌子(其中一張桌下仍堆滿環評書件),還有舒適的布沙發和幽雅的抱枕。把紙筆、資料、主人貼心準備的果汁放好,我們決定在這張沙發上開始今天的訪談。

 

話說7月29日當天環評會有好幾個案要審,專程北上的本會專職及義工忙完記者會,在旁聽室等到下午5點左右才輪到大林案審理。在緊繃的氣氛中,登記發言的根政、益村、敏玲陸續被「喚進」會議室中發表3分鐘的意見,在NGO、市議員、市府代表、開發單位及相關局處都發言過後,我們照例守在旁聽室看消音的無聲轉播。

 

由於轉播畫面解析度差,有些時候,我們索性透過玻璃隔牆「觀看」現場。約莫晚間八點,審查討論尚在進行,畫面看到的是側著頭林素貞委員不斷提出意見,許多時候,她與當天的主席(環保署長沈世宏)呈現一來一往的對話局面,林委員的表情與手勢時而慷慨激昂,時而疲累激動。

 

「當天的壓力確實很大,尤其那天除了大林案,還有一個大案子是台北捷運南北線,牽涉到的人和利益相當多。審大林案時已是我這一任內最後一個案子,也是審到最晚的,到最後,我心裡想的是:豁出去了,只要盡我的心力,秉持著我的社會良知就好。」林教授說。

 

猶記得那一晚,都八點半了,到底核給兩座還是四座仍爭論不休,協會有義工已經累倒在旁,益村、婉婷與我則在玻璃隔牆及座位間焦躁地走動。八點45分,快了快了,我跟義工說,看來要表決了。接近九點,突然有掌聲響起,是誰拍手?我們看不到、猜不了,奔出旁聽室打探,老天保佑,「我方」贏了,以七票對六票險勝!全程在場見證的環境記者朱淑娟向前給林委員一個深深的擁抱,我瞥見林委員的眼眶紅了……。

 

「今年6月審國光石化案時我曾經講:『四年前,我帶著榮譽感進來,四年後,我要清白的下台。我不求掌聲,也不要媒體光環,但總要清白吧!』,那天(29號)淑娟跟我說:『妳不只清白,還打了一場漂亮的仗!』」林教授表情略顯激動地說。

 

是的,一場漂亮的仗!大清早自台南搭車北上,接連審查好幾個開發案,開會開到燈火通明,靠的不只是意志力,更是一種堅持、一份信念,特別是爭議極大的台電大林案排在議程最後,審了四個小時之久,這位現場唯一的女性委員,仍奮戰不懈、積極發言,「沒錯,當時甚至有委員直指著我說『為什麼都是你在講?』」林教授回憶著當天的景況。

 

「會覺得委屈嗎?」我輕聲問,林教授想了一下,別過頭看向遠方:「每次在這種情況下,有辛酸或委屈,我內心就會連結到過世的媽媽。當天深夜,我回到家後,心裡想告訴媽媽:『我做了,謝謝妳。』」她哽咽地吐出最後幾個字。

 

原來,在基隆長大的她,父母親經歷過二戰與二二八的苦難,很懂得珍惜所有、體恤別人,常告訴她要將心比心,不能只會讀書,要照顧有需要的人。林教授跟媽媽的感情相當深,「我媽媽小學沒有唸畢業,但是她的智慧大於我。」好幾次,她非常疲累又覺得應該出席的時候,會在心裡向媽媽請求力量,「審完這些案子,我很高興,我沒有辜負我媽媽……」林教授起身拿了張面紙拭淚,接著說:「也許選擇沈默是比較容易的,但心會不安,所以必要時,我不讓自己沈默。」

 

台灣的重大開發案異常頻繁,案子審不完時林教授會問自己若不出席最壞的情況會是什麼,如果是這樣,自己對這個結果會不會遺憾,會,就出席。她說:「我一旦決定出席,就要有達成的目標。」也許是因為如此,在大林案的審查會中,林教授對各項環境承諾總是嚴格把關。

 

地球公民協會反對擴增燃煤電廠、反對無節制地耗用能源、要求正視暖化的威脅,在本案上,協會提出既然建四部新機組污染可減半,那麼建兩部更應比照辦理,但台電卻堅稱辦不到。林教授表示這點當天她曾提出,可惜未獲回應,為了不讓爭議極高的懸浮微粒大幅增加,於是她堅守兩座底線,另要求將97年4月14日審查會的決議[1]納入會議結論,並要求將PM2.5、重金屬、PAHs等項目納入日後的監督項目,因為相較於先前會議中受矚目的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這些對環境、對健康的影響都很深遠!」

 

地球公民協會打這一仗,不分藍綠,不論府會,只要願意關心高雄人的健康以及地球暖化的問題,我們都歡迎,正是這一點打動了林教授,「我很讚賞高雄市這次不分藍綠,官、民團結,這是這幾年我擔任環評委員以來少有的感動,因為我看到了高雄市政府和高雄人的願景,我認為應該給高雄人一個機會!」林教授說著,眼神亮著。

 

一直到最後投票前,林教授評估現場局勢,心想不能少掉任何一票,因此請仍守在現場的高雄市副市長李永得再次向全體委員重申高雄人的立場。「我看當時的情勢,真的,一票都不能少。」果然,那關鍵的一票,讓台灣反燃煤電廠擴建運動見到曙光。

林素貞教授拿著環評書件,訴說心路歷程。(王敏玲攝)

 

擔任環委任內,林教授因為出席會議南北奔波,有時回程累到睡著,過了站渾然不知,到了左營才搭反方向回台南,因此,她很瞭解環運人士打環評戰的辛苦。訪談最後,林教授陪我步出環工所時一再叮嚀說:「你們呀,為了環境付出很多,但不要太累,要休息,要多照顧自己的身體。」我揮手,告別一位體恤人的環評委員,林素貞教授。

 


[1]詳見環保署網站http://www.epa.gov.tw/請點選環境影響評估>審查結論>98年有條件接受開發之案件

 

憑著不服輸的個性堅持下來

採訪撰文☉王敏玲

地球公民協會(以下簡稱地):擔任環評委員四年任內,您印象最深刻的案子是?

林素貞(以下簡稱林):國光石化審查程序出了一些問題,令我很不是滋味。蘇花高案,幾次審查時都在藍綠對決、選舉的時刻,我們反對的被民代指為不盡責、罔顧花蓮人的性命,壓力相當大,最後還被懷疑人格。因此我曾在會議中憤而表示願辭職接受監察院調查,後來陳重信署長力挺,表示信任委員的人格,並以十足的誠意慰留,現在想想很感謝他。

 

地:哪些案子讓您認為最有成就感?

林:蘇花高這個案子最後審查決議有將我的意見明文列入參考,我一直很重視:交通問題、安全風險、事故分析(像雪山隧道,大卡車火災事故)。另外,還有濱南案。

 

地:擔任環委四年的整體感受?

林:磨練了我很多!不只是一場場環評審下來,累積對各項議題掌握的能力。還有對個人的修為、情緒掌控的能力都有幫助。我常在審案子時寫:「不能隨便生氣,不要生氣,妳可以不生氣」,保持情緒不失去控制。我很感激有這機會,但我不願被質疑操守。審一個案子,沒過,我們當壞人,被罵把關太嚴,過了,又被關心這個案子的NGO質疑。壓力大沒關係,當壞人也沒關係,但我決不接受人格污辱。這幾年來,我很感謝我先生,他非常支持我,他真的非常體諒我。

 

地:對於有意當環評委員的人有何建議?

林:要有骨氣-可以不幹了,要有勇氣-能夠堅持,堅持要憑藉著專業加上正當理由,包括社會良知。

 

地:我們知道您參與過濱南案,可否談談當時的情況。

林:濱南案是我在環評的領域得到很大啟發的個案,當時我是以學者的身份進入場內發言(編按:當時環評法尚未通過,沒有公民參與機制),好不容易才爭取到短短幾分鐘的時間講話,七輕是石化加鋼鐵,有CO2、水資源問題,還有溼地、黑面琵鷺等等問題,這個案子就在台南,我當然要關心。我參與了七、八年,環評決議有條件通過後,我就開始寫文章、投稿,一共約20幾篇,中英文都寫。我還寫信給當時的五院院長、部長、立委以及正在參選的,通通都寫。我們本來想登廣告後來湊不足錢,我還首次找上媒體幫忙,我們開研討會、提供文章,在媒體上有大幅的報導。現在想想,就是憑著那一股不服輸的個性堅持下來的。當時學生都覺得我瘋了,我曾經在環評會上講:「假如我們活得夠久,或者50年後我們已經在上頭了,你願意看到一片原野、溼地、上面有黑面琵鷺,還是看到一根一根的煙囪?」

 

地:您以學者/前環評委員身份,對環工領域的學生的觀察與期待?

林:我覺得現在的學生應該要有多一點的熱情和膽識去關心我們的環境與社會,這很重要!

 

地:您卸下環委後空出的時間想做什麼?

林:捏陶吧,我曾經想唸藝術,後來發現好像沒有那樣的天命,才決定走這條路。我也喜歡打鼓,這是我抒壓的一種方式。

 

地:您對地球公民協會的看法?

林:是一個有理想、有組織、有力道的團體。

 

地:對民間/環保團體有何建議?

林:我認為環保團體偶爾要放軟,口氣、態度要先尊重,再提出訴求,其實敞開心胸與委員溝通是很重要的,我仍舊相信多數委員是識大體的。就像大林案,我希望外界能為當天堅持到最後的每一位委員鼓掌。

 

◆此文章刊登於地球公民協會通訊第7期

分類: 
本系統已提升網路傳輸加密等級,IE8及以下版本將無法支援。為維護網路交易安全性,請升級或更換至右列其他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