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 年給會員感謝函

各位好朋友:

首先要感謝您對協會的支持,同時敬祝您 2009 年新年快樂!

過去一年全世界和台灣都臨了極大的變動,全球籠罩在氣候鉅變、金融風 暴、經濟衰退、戰爭的威脅當中,我們的國家和家庭、個人都無法置身事外,對 於從事環保運動者來說,每天接觸到的環境破壞、生態警訊則如末日預告。

在此混沌亂世之中,如何保持內心的平靜,對社會世間充滿熱情,從日日的 生活實踐中找到自我肯定甚至心生喜悅,真是一大功課。一年多來,協會的工作 伙伴、義工在許多議題上著力、用情甚深,然而總是有些個案不盡如人意,我們 必須思考如何不被失敗挫折了身心?並且從實踐中領受生命的價值。

最近,雲林斗六高中的校刊對我做書採訪─ ─出考題。其中有二個題目:「環 境保護這個領域的『投資報酬率』不是很高,是什麼樣的動力讓老師想堅持下 去?」、「在您宣揚環保理念的過程中,是否有讓您印象最深刻難忘的事件?」

我的回答如下: 

每年年終,總有一些時刻可以靜下來回憶起過往的日子,如同弘一法師所寫 的「悲欣交集」一般,通常最深刻難忘的是環境破壞的現場,無助的環境受難者, 但同時也湧現了和許多伙伴一起奮鬥所得到些許成果的喜悅,最高興的莫過於──接觸到台灣許多對土地、國家有愛、有情有義的「高貴靈魂」。

從事環保運動是人生的一種價值選擇。

也許社會上大多數人是以金錢、權力、地位等有形報酬來決定要不要做一件 事,但是,對我來說,人生的價值在於是否能發揮生命的最大潛能,為地球、台 灣的環境和社會做出貢獻。

至於是什麼樣的動力,我覺得有三方面,一方面是基於最樸素的正義感,認 為社會應該要有公平正義;二方面是對自然生界的喜愛,對好山好水好空氣的渴 求,對環境破壞的不忍;三方面是來自從事環境運動帶給我的生命成長,以及從 社會得到的正面回饋,讓我總覺得付出的遠不及我所得到的,常常覺得心靈充實與感恩。
 


生命的奇妙,在於無法預測,十年來從事環境運動各種善緣的累積、加乘, 確是上天賜與的奇妙贈禮。

從 2007 年九月至今,協會已成立一年又三個多月。在人事方,創辦之初共 有我、敏玲、淑文等三人,2008 年二月增加了馥慈,八月又增聘了俊朗,所以目 前協會的專職人員共有五位。協會的工作大家比較看得到的是處理一些環境議 題,但是日常的總務、文書、文宣出版、財務徵信、活動企劃、出席會議、演講、 募款,甚至會館打掃等也需要不少時間和人力,所幸,一年多來協會的工作團隊 展現了絕佳的默契和效能,相信近身觀察過的朋友可以感受得到。

去年九月底,開完理監事會後的隔天,楊副理事長博名先生打電話我說,「根政,我覺得你很幸福,身邊的工作人員都這麼優秀,盡責。」這確實是我常有 的感受,內心充滿感謝,感謝這奇妙的因緣讓我們有機會一起經營這項「正業」。 

協會的蘇振輝理事長、楊博名副理事長,除了出錢出力,也會三不五時請同 事吃飯、送點心,是工作人員最佳打氣筒,每逢此刻,我們都會戲稱「地球公民 幸福的一天」;還有常務監事陳銘彬老師每月細心核對帳務,為我們的社會徵信把 關;理監事們、周益村老師帶領的義工都提供了非常具體的協助,形成令人稱羡 的最佳工作團隊。而來自社會各界的善心捐款,則是地球公民的幕後推手,鼓舞 著我們堅持下去,截至目前為止,協會已累積近 400 位捐款人(含 165 位的定期 定額捐款者),可說是地球公民的柱仔腳。  

每接到一筆捐款,無論多少都是一筆祝福與支持,一年多來有幾個令我印象 深刻的事例,例如在周益村老師積極邀請下,福山國中目前共有 17 位捐款人;愛 智圖書公司因為有楊博名總經理的長期耕耘與熏陶,我去演講後就增加了 14 位定 期捐款人,另外蘇董的公司、高雄中學、屏山國小、博仲律師事務所、公視我們 的島、裕誠幼稚園等也都陸續增加了捐款人;去年 2 月,協會更收到澎湖的妙雲 文教基金會 15 位出家師父集體捐款,這些都帶給我們無比的鼓舞和內心的歡喜。

現在的我,臉皮漸厚,任何演講場合都在募款,不管是對社會人士、老師、 學生,我都在鼓吹捐款,即使是學生,我也會鼓勵他們從捐 1 塊錢、10 塊錢開始, 學習對社會付出。每一次演講後,拿著沈甸甸零錢、幾張紙鈔的小募款盒回到辦 公室,成為我最具體的「業績」,每一場演講募得的款項雖然不多─ ─從 100 多塊到 數千元不等,但是,我深信,這樣的捐款行為,對受贈者、捐贈者乃至整個社會 都很重要。

在台灣,具有運動性格的環境 NGO,幾乎都窮於做膝蓋反應,整天都在「救」,但對於長期、累積性的環境課題,卻始終無法顧及。最大的原因於缺人、缺 錢,欠缺組織化的經營,因而形成耗損人才的惡性循環,這是我想突破的頸, 也是常常自我檢視的指標。很高興,一年多來,地球公民協會仍然維持著正回 饋的路徑向前行。

台灣的公民社會尚在萌發階段,許多議題都沒有得有到應有的關注,更欠缺 專業團體的及時處理,理想上,關心行道樹等都會生活環境應有專業團體;工業 區的長期監督、家庭或工業廢棄物、河川、森林、生活消費,都應該有各擅其職 的專業團體、部門或義工團體,當議題分化得越細,越有可能長期追蹤,這代表 協會可以做的事還很多。如同開幕茶會時,妙心寺傳道法師對我母親說的「環境 問題多得是,不用怕你兒子失業」。

期勉包括我在內的工作伙伴,能夠增長智慧、充實專業,維繫支持者的熱情, 爭取更多公眾的支持,持續建立協會的公信力,同時再次感謝您的支持與勉勵。  

敬祝 亂世平安 自在歡喜  

                                                                                                       根政 敬上 2009/1/15 
 

本系統已提升網路傳輸加密等級,IE8及以下版本將無法支援。為維護網路交易安全性,請升級或更換至右列其他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