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對重啟核二、核三——核安堪虞、核廢無解、社會沒共識

您在這裡

2025 年 11 月 28 日

您在這裡

20251128_001.jpg
第三核能發電廠。(由 M. Weitzel - 自己的作品, CC BY-SA 3.0)

經濟部今日發布新聞稿指出,台電核二、核三廠「具再運轉可行性」,並計畫於2026年3月提交再運轉計畫,強調核電廠重啟程序必須依循「兩個必須」,並落實「三個原則」。全國廢核行動平台基於台灣的地質條件以及老舊核電廠的風險,反對重啟核二、核三。

對於行政院所提出的「三個原則」:核安無虞、核廢有解以及社會共識,全國廢核行動平台(以下簡稱廢核平台)認為這僅是作為社會討論核電政策的方向,並未明確說明核二及核三在什麼樣的條件下,可稱為符合三個原則的要求,對此,行政院有義務跟社會說清楚講明白。

切割程序、掩蓋風險,核安如何無虞?

針對核安無虞,經濟部新聞稿將核電重啟程序拆解為「運轉可行性」與「自主安全檢查」等步驟,試圖將核電重啟再次包裝成技術程序問題。廢核平台指出,這種「切香腸式」政策包裝容易誤導民眾,掩蓋核電重啟可能面臨的真實風險。核能安全不是單純的技術問題,而是牽涉國家安全、環境安全與社會信任的重大議題。

核二、核三廠設備老化嚴重,許多重要發電設備與儀電組件多年停機或拆除,多數需汰換與升級。核三廠若重啟,更需全面耐震補強與安全檢查,核三一號機廠房位於斷層剪裂帶上;核三二號機的反應爐更位在變形的地層上,地震恐造成反應爐直接被頂起,地質風險高,現有核安檢查無法充分評估極端氣候、戰爭或其他不可控事件的影響,核電廠重啟存在重大安全隱憂。

經濟部新聞稿對核二廠乾貯設施延宕近十年的問題淡化為「安檢期程較長」,卻未說明若乾貯設施未完成,核二根本無法安全運轉。核三廠雖部分設備尚未拆除,但核島區下方存在斷層,設備老化嚴重,重啟仍存巨大不確定性。核電安全不可只靠「運轉可行性」評估,而需納入全方位地震與地質風險分析,並與國際標準接軌。

經濟部指出,核三廠的自主安全檢查須經同儕審查並獲原廠協助,預計約需1.5至2年完成。但核三廠重啟實際上需提交再運轉計畫、接受核安審查、環評程序、取得許可、維修設備、耐震補強、進行安全測試等完整程序,總重啟時程至少需要5至10年。僅憑1.5至2年的安全檢查,根本無法確保核電安全,也刻意誤導重啟所需時間。

廢核平台認為,在上述問題無法解決的前提下所進行的核二、核三重啟評估,並不能符合核安無虞的要件。

核廢無處安放,如何有解?

目前,臺灣尚未完成高階核廢料選址立法,沒有任何縣市願意承擔核廢料,各黨也不願放入優先法案。核二缺乏乾儲設施,核三若重啟,燃料池最多運轉3至5年即會滿。而目前乾儲措施作為「中期處置」方案,僅能運轉、存放核廢40年,無法作為核廢料永久性的處置方案,意味核電重啟將產生更多核廢風險。

廢核平台肯定經濟部已成立「放射性廢棄物處置專案辦公室」,作為核廢料處置的社會討論起點,但邁向「核廢有解」,臺灣尚有諸多法律、行政及社會溝通程序需完備。臺灣應儘速完成高階核廢料選址立法,完成高階核廢料處置場址的選址與社會溝通,確保台灣已有經試運轉可啟用之高階核廢料處置場址,方能稱作符合「核廢有解」的最低標準。針對「核廢是否有解」,政府至今未提出具體解方。

資訊不完全、區域不正義,社會如何有共識?

社會共識必須建立在資訊公開以及誠實揭露風險與成本的基礎上,並符合世代與區域正義,目前的核電現況評估報告及未來的自主安檢都必須受到公開檢視,到底老舊核電重啟要付出多少成本?要承擔多少風險?核電重啟涉及核電廠所在地的重大社會風險、環境風險及經濟風險,每個居民都應清楚了解、達成共識。在未經在地居民充分溝通、討論,確認地方意向的前提下,不應貿然開啟核電重啟的評估。

正如同先前在野黨提出的核三重啟公投,即是粗暴的要求社會在整體能源情境、核電的風險與成本討論均未具足的情況下,就強迫要求社會對是否使用核電做出選擇,不僅是取得社會共識的錯誤手段,更彰顯「全台民眾公投決定恆春、屏東人命運」的區域不正義。

廢核平台指出,在地方取得社會共識的程序上,《低放射性廢棄物最終處置設施場址設置條例》尚且明文規範低階核廢料最終處置場需經由「所在地縣(市)辦理地方性公民投票」通過後,方能列入候選場址,然而面對社會及環境影響可能更大的老舊核電廠重啟,卻無相應的地方公投程序。在相應的程序尚未被建立、操作的前提下,核二、核三重啟如何可稱作具有「社會共識」?

沒有實質內涵的三個原則下, 核電不應重啟

廢核平台重申,行政院提出的「三個原則」若無法具體提出其達成要件,代表此三個原則在現實制度中仍是空洞的口號,不僅無法保障核安,更無法回應社會對核廢管理與國安風險的關切,將使臺灣被置於重大核能風險、國安危機之中。

廢核平台表示,老舊核電不應重啟,能源轉型不應倒退。行政院應向社會說明「三個原則」如何具體落實,而非用政治口號掩蓋風險,在安全、核廢與國安皆無法保證的前提下,核電重啟不是可行的能源選項。


全國廢核行動平台:2013 年 309 全國廢核大遊行,北中南東共有超過 22 萬人上街要求終結核四、核電歸零。遊行結束後,數百個民間團體為串起台灣自主的公民社會力量,共同組成了「全國廢核行動平台」。廣招環保、人權、工運、教育、性別、社福…等各領域的公民團體, 以「團體」作為成員單位,但不包含政黨組織,現已有超過兩百個公民團體加入。

議題分類: 
本系統已提升網路傳輸加密等級,IE8及以下版本將無法支援。為維護網路交易安全性,請升級或更換至右列其他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