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污不該是高雄的宿命,而是考驗城市治理能力的試金石

您在這裡

文:施佳良(台灣環境規劃協會常務理事)、王敏玲 (地球公民基金會副執行長)
2022 年 04 月 27 日

您在這裡

20220427-001.jpg(圖/地球公民基金會)

三月或四月的高雄,天氣很好,但空氣常常不太好。

高雄空污問題很嚴重,而且已經很多年了,是各種因素交織而成的結果。產業源有石化、鋼鐵等污染;能源有火力電廠;移動源有穿梭在城市中的大小柴油貨車與大小機動車;大型船舶頻繁進出的高雄港,再加上三不五時出現的高壓迴流等不利於擴散的天氣型態。日積月累。高雄幾乎成了空污的大沙拉缽。

空污治理不是只抓一個戰犯

要談空污治理,不能只看單一問題,只抓一個「戰犯」,問題無法全部解決。高雄的空污治理,需要有系統性的應對方式,也需要不遺漏任何一個來源。

在城市的交通端,要有「污染集中、污染轉換」的轉型策略,例如將交通廢氣的污染減量,鼓勵在人口較為稠密區的都會區民眾搭乘大眾運輸工具,或者使用共享的單車與機車。如實在無法做到的,則鼓勵將燃油汽機車汰換為電動車,將四散於道路的燃油廢氣汙染,以能源轉換的方式漸漸集中到設有高煙囪、離人群較遠的電廠上,並且將電力需求盡可能轉換,改由綠能或較燃煤污染量低的的燃氣電廠來供應。

另外,以市場機制及管理工具,促使柴油車輛汰換為低污染、能源效率高的車輛,以及船舶停靠改用岸電等等。

在產業端,則要透過產業升級與產業轉型,讓附加價值提升、能源效率提升,以最低的能源消耗與污染排放等內外部成本,來達到最大的產值效益。以及改正過往「以工業為中心,人們居住和生活如衛星般圍繞在旁」的空間型態紋理,以減少污染鄰近與安全風險的問題。

更進一步,則要導入「循環經濟」的思維,替代長期以來「線性經濟」的發展模式。地球資源非常有限,各種產業都應積極研發、改變,從源頭減少原物料的開採與消耗,而廣大的消費者更應努力減少不必要的消費,於此同時,無論產業端或消費端都要致力於減少廢棄物的產生。

20220407-002.jpg4月份,高雄仍不時出現空品不佳的紅橘燈(圖/地球公民基金會)

空污避難可行嗎?

此外,空污問題很重要的是,民眾要有「空污避難」的風險意識,以及能擁有、也看得懂的即時空污數據資訊。至少,注意到自己所身處的地方空氣污染(如細懸浮微粒)濃度已經開始飆高了,就要盡快移動到污染濃度較低(有空氣濾清設備)的室內去「避難」,以降低對健康的傷害。

然而,必須強調的事實是,對各種型態的戶外工作者來說,談「避難」何其沉重與不易。例如:沿路開單的停車收費員、街道上的清掃人員、建築工地的各種操作人員與工人、農地上揮汗耕種的農民,乃至於市場或路邊的攤販等等,工作上的限制,豈能說想移動到室內就移動呢?也因此,我們知道,空氣污染的源頭防制與減量,仍是根本之道。

今年初高雄舉辦了美好亮麗的燈節,展現出一個城市欣欣向榮的希望。但空污一直如同薄紗般,籠罩在這令人欣喜的盛世之景上,儘管高雄民眾熬過了「所謂」的空污季,到了4月份,高雄各地空品監測資料仍不時出現橘色的燈號——那是對敏感族群不健康的空氣品質,偶爾還會出現紅燈——對所有族群不健康。人們的目光穿過這層薄紗,落在一片美好上,但多少人能看透這翳於其上的潛在危機?

空污不該是高雄這個活力城市的宿命。面對空污的策略,不光是環保部門的事情而已,而是足以檢視政治領導人的眼光及願景,以及考驗著市政府的城市治理施政能力的一塊試金石。

本文為刊載於:2022/4/26【關鍵評論】施佳良、王敏玲/空污不該是高雄這個活力城市的宿命,而是考驗城市治理能力的試金石

議題分類: 
本系統已提升網路傳輸加密等級,IE8及以下版本將無法支援。為維護網路交易安全性,請升級或更換至右列其他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