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心氣候議題的各公民團體,5月4日召開記者會說明十大碳排企業排放現況、檢視這些企業的減碳承諾,並從企業所在地居民的角度,總體性地檢視這些企業造成的環境成本。公民團體呼籲企業排碳大戶善盡社會責任,積極投資減碳行動促成產業鏈淨零轉型,並支持、響應對減緩氣候變遷有積極意義的政策與國際倡議。
空氣污染

議題內容總覽
2022.04.27
要談空污治理,不能只看單一問題,只抓一個「戰犯」,問題無法全部解決。高雄的空污治理,需要有系統性的應對方式,也需要不遺漏任何一個來源。並且應該改正過往「以工業為中心,人們居住和生活如衛星般圍繞在旁」的空間型態紋理,以減少污染鄰近與安全風險的問題。
2022.04.12
高雄市政府在中油高雄煉油廠(含五輕)舊址(以下簡稱中油高廠舊址)開發設置的楠梓產業園區,此園區將由台積電進駐設廠,2022年3月4日通過環評第一次專案小組審查會議,3月28日通過環評第二次專案小組會議後,4月12日(今日)火速召開環評大會審查,1.5個月就通過環評。 但我們仍將持續和政府與台積電討論與釐清,期待本開發案能夠促進南台灣產業、能源轉型,讓楠梓產業園區成為台灣設置淨零園區的典範,在火速審查的同時,也能遵守應有的法治程序。
2022.04.01
在各種空污改善的政策會議上積極敦促空氣汙染改善的地球公民副執行長敏玲將分享她從一位編輯出版人因緣際會下投入南方環境運動後,在工業污染的各個重災區經歷的地方小故事,同時也帶大家進一步認識空氣品質資訊,維護自己的健康。
2022.03.23
三年前,高雄市政府都委會通過了大社石化工業區變更為乙種工業區案(俗稱大社降乙編),但送到內政部營建署都委會後,至今被拖了三年尚未完成審查。地球公民基金會與大社環境守護聯盟今天與多位高雄市民及學生,聯袂到高雄市政府前陳情。
2021.12.22
今日地球公民基金會與大社環境守護聯盟來到立法院表達抗議大社未降乙編及希望大幅改善鋼鐵業污染等訴求,並邀請不分區立委關心。
2021.12.09
核四至少還要等15年才能發電,不僅緩不濟急,還會排擠再生能源的發展。若要減少空污,應該把資源放在更有效的空污改善作為,而不是浪費在有核安疑慮、恐無法重啟的核四廠上。
2021.12.09
長期以來,高雄PM2.5年均值排名及臭氧濃度向來處於台灣的後段班,今年一月高屏霾害又十分嚴重。鋼鐵業雖不是高雄唯一的PM2.5來源,但中鋼卻是最大的PM2.5及PM10排放源,也是極大的氮氧化物排放源,而氮氧化物正是造成臭氧污染極重要的前趨物。
2021.12.01
核四至少還要等15年才能發電,根本緩不濟急,甚至是把資源浪費在有核安疑慮、恐無法重啟的核四廠上。若要減少空污,應該把資源放在更有效的空污改善作為。呼籲社會大眾別被誤導,12月18日要對核四公投投下不同意票!
2021.11.29
距離公投不到一個月,天然氣第三接收站(簡稱三接)遷離大潭藻礁海岸與海域公投案,是關心環境保護與能源轉型的公民,最為糾結的課題。
上週(11月16日),《報導者》寫出了環保團體之間的分岐,讓社會看到這個題目判斷上的艱難。地球公民基金會身為同時關注國土保育與能源轉型的組織,正是尚未表態的組織之一。公民投票只有同意、不同意、廢票或不投票的選擇,地球公民自許為環境專業組織,有責任向公眾說明我們的判斷為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