礦業改革,政府說到要做到

您在這裡

文/潘正正(地球公民基金會山林國土研究與倡議專員)
2016 年 10 月 28 日

您在這裡

20161028-008.JPG(宜蘭礦場空拍:彰化環保聯盟理事長蔡嘉陽)

日前(26日)國民黨立委徐榛蔚現身經濟委員會,質詢經濟部長李世光。她認為平日礦場已落實水保及安全稽查,礦權展延不需「再次」環評。

對此,地球公民基金會的觀點完全不同。台灣目前有246個陸地礦區,總面積高達4萬8,953公頃,相當於1.8個台北市。其中至少有195個現役礦場,超過85%從未經環評或土地開發的審查;超過八成的礦場位於原住民族傳統領域,沒有半個曾踐行原基法21條原住民族知情同意權。

長期以來,礦業霸權凌駕所有其他機關權責,資訊封閉,完全沒有民間參與機制,以致缺乏監督制衡,長期剝削著土地、勞工與在地居民。

自六月以來,新政府多次宣誓要推動「礦業政策環評」,並承諾修訂《開發行為應實施環境影響評估細目及範圍認定標準》,這讓數十年來礦場周遭受害居民企盼的礦業制度改革露出一線曙光。

然而,經濟部卻在九月底機關協商期間,片面發文地球公民基金會,宣告礦業環評沒有進行的必要。經過本月14日社區、部落代表與環團串連抗爭,行政院承諾將立即介入經濟部與環保署間的協商,在此敏感時刻,徐委員和經濟部長間的詢答,顯有淪為礦業財團打手之嫌。

一週前,徐委員抱著兩顆花蓮道路坍方的碎石和照片,在院會中哭喊要政府面對台9、台11、花64線等路段颱風豪雨的嚴重災情,但似乎沒有顧慮到:花蓮縣境內擁有占全台4成共82個礦場,遍布於地質脆弱的蘇花公路與海岸山脈沿線,本因重新評估其災變風險。徐委員似乎也忘了:傅崑萁縣長曾力推「八不政策」,不引進煙囪產業、不同意舊礦區申請展延、不核准新礦區的初衷。

公民團體籲請徐委員以花蓮的永續、居民的福祉為念,支持礦權展延應進行環評,更要呼籲新政府,務必打破半世紀圖利財團、傷害土地和人民的礦業制度,共同努力讓台灣礦業朝向合理的發展方向。
 

(本文為2016/10/28 自由時報自由評論網投書:礦業改革試金石
 

》延伸閱讀

礦業如何落實稽查?從落實環評開始

 

分類: 
本系統已提升網路傳輸加密等級,IE8及以下版本將無法支援。為維護網路交易安全性,請升級或更換至右列其他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