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正轉型 告別老舊石化工業區

您在這裡

文/邱花妹(中山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
2019 年 11 月 06 日

您在這裡

高雄現在需要的是「卸載」而不是增加負荷或者維持現狀。資料照片/地球公民基金會提供

針對高雄大社工業區是否從特種工業區降為乙種工業區一案,內政部都市計畫委員會明天(11月7日)召開第二次專案小組會議。令人憂心的是,支持降編的社區居民及環團,與要求改為甲編的廠商、勞工及部分地方人士,恐又將壁壘分明各自表述,讓本案持續陷入經濟及工作權、環保與健康的對立衝突。我要指出,政府有絕對責任,信守大社工業區降編承諾、返還居民「環境正義」,並在工業轉型過程保障勞工權益,以「公正轉型」(just transition)的架構讓高雄有機會脫胎換骨。

首先,讓深受污染所苦的社區居民與石化勞工陷入對立,對居民與勞工並不公平,以工作權作為延遲產業轉型的擋箭牌,未能及早啟動轉型過程涉及的工作轉換與安排,是企業與政府的怠惰與不負責。

面對氣候變遷威脅,與化石燃料驅動的經濟體系脫鉤、追求可持續的經濟發展型態,已是驅動全球經濟的大趨勢,包括能源(如脫煤)、石化、鋼鐵等產業,均面臨工業朝向永續轉型所涉及的工作機會轉換與安排。2006年聯合國環境規劃署首度針對勞工與環境議題召開會議,大約同時,國際大型工會組織也將氣候變遷納入工會議程,北美工會更率先提出「公正轉型」,主張在氣候調適、產業與能源轉型過程中,應有補償或補救措施、為勞工提供有尊嚴的綠色工作等原則。

儘管推動兼顧環境正義與工作權保障的公正轉型不容易,但在台灣並非毫無前例。以中油高雄煉油總廠關廠經驗為例,為迎接2015年高廠關廠,中油在2013年3月即成立了「跨單位人力移轉規劃專案小組」,邀請相關事業單位與工會定期召開會議,訂出人力移轉作業原則。歷經33次會議,配合高廠停工進度與年度員額晉用規劃,中油透過組織人力移轉、員工屆齡退休、高廠階段性拆遷人力、高廠後續整治工作等長期組織人力需求,逐步完成人力的移轉與安置。

換言之,政府與企業有能力在產業結構調整、工廠關廠或轉型過程,透過完整的評估與規劃,保障工人權益。

其次,政府未能信守1993年政治承諾、落實1998年省都委會要求大社2018年降乙編的結論,已經失職;如今,經濟部附和廠商,支持大社工業區降甲編,且再次以石化業要邁向「高值化」為大社工廠原址運作爭取正當性,要求被迫與大社工業區為鄰近半世紀、罹癌風險超標的居民繼續犧牲,並不合於環境正義。儘管大社工業區廠商提出的資料顯示,工業區廠商在2005至2018年間,每年平均投資超過13.4億元在研發及改善工安環保,但這樣的投資不過佔其年產值850-900億元的1.576-1.489 %。

更重要的是,工業區距離國小僅2、300公尺,居民住在離防爆牆及丙烯儲存槽約只有170公尺的社區,日常仍不時聞到異味。統計高雄氣爆後,2014年8月至今年6月的環境裁罰次數發現,大社工業區11家廠商這段期間拿的空污罰單就有118張,這還不算居民平日聞到臭味打1999沒下文、官員說合法但居民身體卻有感的污染。

在半個世紀的發展下,老舊石化管線洩漏是日常,今日的高雄石化工業區,具備晚期工業主義工業區逐漸老化的高風險特性。2014年高雄氣爆、2015年五輕關廠,激發大社居民的風險意識,過去兩年,居民組成大社環境守護聯盟,為了家鄉環境與孩子健康站出來。明天,他們將搭上凌晨3時的夜行巴士至內政部請願,他們相信,超過半世紀為石化工業區包圍的生活,已使高雄環境與人民健康負荷嚴重超載,高雄現在需要的是「卸載」而不是增加負荷或者維持現狀。

2015年底,高雄人見證了政府信守25年前政治承諾,關閉中油高雄煉油總廠,返還後勁人環境正義;這次,政府是否也應無差別待遇地踐行承諾,以公正轉型原則推動大社降乙編,讓居民與勞工、環境與經濟雙贏。

(本文為2019/11/7蘋果日報投書:邱花妹:公正轉型 告別老舊石化工業區

 

本系統已提升網路傳輸加密等級,IE8及以下版本將無法支援。為維護網路交易安全性,請升級或更換至右列其他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