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講座側記】台積電要來了?高雄會發生什麼事?半導體業的環境負荷與能源需求(詳盡版)

文/ 地球公民基金會志工 蔡馥宇
2023 年 03 月 02 日

您在這裡

本次講座主題聚焦在台積電將在高雄設廠後,會面臨何種能源需求,以及會對設廠周遭帶來何種環境負荷。主持人為地球公民基金會李根政執行長,邀請中山大學社會系邱花妹副教授以及臺灣環境規劃協會理事長趙家緯與談,分別從高雄在地居民角度審視台積電在高雄設廠應符合的條件,以及台積電在生產過程裡的再生能源使用、製程的毒性化學品管理、廢棄物處理、水資源使用、面對氣候變遷的因應策略等兩大面向及五個次主題討論台積電於高雄設廠會造成的影響,企業與在地居民需思考的因應策略。

誠如趙家緯理事長演講初始提醒大家要思考台積電進駐高雄的產業轉型意義:
台積電在五輕關廠之後的園區導入電子業,這是否符合這十幾年來我們對於產業轉型的期待?或者要它怎麼符合我們的期待,這是我們在看這件事情要有的角度。

一、再生能源議題

主持人李根政執行長先介紹台積電選擇採用再生能源的兩大背景脈絡,接著從高雄在地環保團體的角度提出對台積電再生能源發展策略的呼籲。

台積電在2020年07月正式通過資格審核,成為全家第一家加入全球再生能源倡議組織(RE100)的半導體企業,承諾於2050年前全球營運100%使用再生能源,截至2020年07月,已完成1.2gw再生能源購置契約的簽訂。台積電把台灣超過99%綠電憑證都買光了,證明再生能源在台灣推動有其必要性以及巨大的需求。

李執行長認為環團發揮的角色促成企業使用再生能源,環境運動促進台灣環境改善與企業綠色競爭力,與環境共好。台積電使用再生能源的承諾,背後來自兩股壓力,一股為2015年當時有國際大客戶要求台積電生產其產品必須全數使用綠電;第二股壓力是2018年台積電在南科設廠,地球公民基金會要求3奈米必須使用20%的綠電,這兩個重大承諾促使台積電開展多元的綠電使用。

對於台積電於高雄設廠後的能源需求估計,地球公民基金會根據台積電公布楠梓園區環評書的數據,台積電預計高雄園區全期營運後預估瞬間最大用電為387,867kw,預估其全年用電33.98億度電,每天約930萬度,約佔全高雄市用電11%。可見其用電相當可觀。開發單位承諾2025營運前每年取得實際用電量25%再生能源,2030年使用40%,2050年使用100%。

地球公民基金會主張為台積電不能只是去買綠電,需自帶綠電,擔負綠電發展的責任,再生能源中應至少50%使用屋頂光電(最綠的綠電)。估計2025年至少達5萬戶,2030年至少達10萬戶(高雄房屋數量約104萬棟的9.4%)。另外,高雄市與台積電應大力推動節能,抑制用電成長,以節省成本開發案50%用電為目標,推估每天節省約500萬度,每年約18億噸電。

二、製程的毒性制議題

邱花妹老師演講先分享早年記者生涯採訪過高科技業的毒性化學品議題,以及之後她出國念書後得以連結國際網絡一起關心台灣高科技產業的毒性化學品管制議題。

半導體業的環境負荷問題早於90年代開始,高科技產業汙染問題頻傳,邱花妹老師時任天下雜誌的記者,亦寫過一系列的電子業的環境風險與環境後果的報導。邱老師出國念書的研究主題亦為高科技產業的環境問題,她透過矽谷毒物聯盟,連結到國際責任科技運動的網絡,並於2011年參加聯合國「電子產品生命週期毒化物國際工作坊」,帶入國際視野討論電子產品的毒化物(如六價鉻),當時國際很積極的推動REACH法案,台灣環團也開始推動台灣版REACH法規,規範電子業毒化物的使用。因而台灣公民社會關心高科技業汙染議題已超過20年。

邱花妹老師帶領大家回顧了規範半導體業的法規進展,以及半導體業者環境意識提升,逐漸願意揭露他們製程的環境足跡,並開始願意計算自有工廠及相關供應鏈的環境成本,國際品牌商的壓力也促進半導體業者需要原本外部化的環境成本內部化。

邱花妹老師指出電子業其實是化學工業,製程大量使用化學品。而台積電已自建化學品的分析以及質譜資料庫,並公開被界定危害人體的化學品,台積電在願意公開資訊的同時,也在尋找替代性、較低危害的化學品。但半導體業製程日新月異,政府的管制法規無法追上,面臨的挑戰是政府的化學品管制如何能即時更新,電子業不時更新的製程與化學品使環境負荷不易削減。

另外,邱老師分享日月光後勁溪水汙染事件也促使蘋果向台灣在地環保團體了解該事件細節。日月光在事件發生時環安衛人員僅有100多人,在事件發生後,環安衛人員增至300多人,如此相關工作人員數的落差顯見之前電子業對污染的輕忽,但這也提供給日月光轉變想法,對於廢棄物處理問題更加重視。

三、廢棄物處理議題

李根政執行長提到台積電生產過程裡最指標的環保事件是產生大量的廢棄物,他引2019年商業週刊報導指出台灣面臨「第六缺」–事業廢棄物暴增,可是台灣最終的掩埋場容量僅剩不到10%。半導體業、台積電以往的環保紀錄並非完美無缺,如2000年高屏溪水污染導因為處理晶圓廠廢溶劑廠商排放廢水到高屏溪,台積電對廢棄物非法傾倒沒有直接的法律責任,但卻是製造廢棄物的最大源頭。

邱花妹老師演講也談及台積電對廢棄物問題的處理與因應措施。台積電廢棄物有部分比例循環使用,從循環經濟角度,工廠內回收廢硫酸、硫酸銨廢水回收以及廢銅再提煉為銅管。但仍無法避免產生無法回收再製的廢棄物需委外處理,台積電仍有55家委外廢棄物清運公司,同時有輔導這些公司要拿到ISO14000的環境管理認證,但仍還有20%廠商還未拿到認證。同時,台積電也建立對廢清業者的稽查。

四、水資源使用

邱花妹老師談到台積電在水資源的利用方面,為了不與農業、民生搶水,台積電採取多元水源策略,建立三個自有再生水廠,重視廢水分流回收及水汙染防治。

五、面對氣候變遷的因應策略

台灣環境規劃協會理事長趙家緯設定的講題為「符合氣候韌性發展的臺灣半導體產業佈局」,主張產業須建立因應氣候變遷的韌性供應鏈。

趙理事長提到為何要談氣候韌性發展,源於極端氣候會成為全球的日常,臺灣只要增溫1.5度以上就會降低稻米產業,並讓登革熱的傳播範圍北移到台中。而全世界若增溫到4度以上,全世界的GDP影響會達24%以上,這是過往沒有經歷過的經濟衝擊。所以要找出能面對氣候災害的發展路徑,並且處理與降低氣候變遷的各種社會面的影響,這就是要談氣候韌性發展的原因。

趙理事長分析台積電生產製程受到氣候變遷的衝擊最高,短期面會發生供應鏈、自身營運的旱災,保險費的提升。他指出Moody's ESG Solution此具公信力的國際機構把氣候變遷議題納入企業評等之上,針對各個產業做風險評等,該機構預估全世界的電子業有20%面臨乾旱的風險,有五成的電子業會遇到淹水的風險,這個國際評比會影響國際投資人的信心,因此今天談台積電的發展不能只看它的良率、發展前景,也需要看台積電的氣候風險。

趙理事長指出台積電在能源使用上面臨的淨零碳排矛盾以及嘗試的節能解方。在面臨淨零碳排的目標壓力下,台積電的排碳結構有四分之三以上是用電產生的碳排放,但台積電用電量從2015年到2020年幾乎翻倍,所以他們就算提出了具體的承諾,但因用電量遽增,也仍會造成排碳量增加。目前台積電設定的節電目標是各種提出的節電方案成果的累積,要在2030年能節電50億度,台積電目前一年用電量是160億度,他們的節電方案要解決用電量的三分之一。但趙理事長認為台積電要審視過往製程研發的過程中,有否將能源效率也列入製程研發的目標。

六、高雄在地居民對於台積電設廠的期待與要求

邱花妹老師提到台積電等企業所擁有的資源比環保團體多太多,但作為高雄在地居民角度出發,我們應當要求台積電的設廠條件符合在地居民的期待。

李執行長指出因台積電在原五輕園區設廠,應將中油高廠基地保留一定面積,納入生態公園的設計,縫合因煉油廠斷裂的北高雄和半屏山的關係,彌補高雄半世紀來為石化業污染付出的代價。

本系統已提升網路傳輸加密等級,IE8及以下版本將無法支援。為維護網路交易安全性,請升級或更換至右列其他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