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連結

從1998年開始,我受陳玉峰老師影響,開始投入山林保護的運動,雖然一個在中部,一個在高雄,但常電話連絡,向請請益運動理念與實際操作事務,2002年我成為他的研究生,許多人都說我是他的「大弟子」。

對於這個稱號,老實說,我內心有些排斥。一方面自覺承接老師的部分只有在環境運動的某些面向,其他方面實在差得遠極了;二方面是近九年來,彼此的互動多數在公共事務上的高度默契,極少涉及私領域,對於「弟子」這種比學生更為親密入室的形容,還是不習慣。

陳老師的內在極為柔軟,總是在他能擠出的有限時間中,表達他最濃烈真情的關懷,因此,常常可見在公開場合上聆聽他已擬好稿子的真情告白。但人情事故大都靠「搏揉」而來,熟悉、親切感最為重要,加以陳老師談話習慣不喜人東拉西扯,沒有重點,以致許多人與陳老師談話都感壓力,永遠有距離感。

在研究所期間,由於高雄辦公室、家庭和台北環運事務上的牽絆,很少跟隨老師調查,更未盡弟子之誼提供絲毫的協助。陳老師有意叫我留在台中,但我離不開第二故鄉高雄的風土、人情,只能明白拒絕。師生緣始終未能在時間、空間上圓滿。

去年11月,接獲老師母親許秋菊女士往生訊息,先致電楊國禎老師詢問有無需協助之事,楊老師隨口講了一句,你是陳老師的「大弟子」應如何云云。

在生死大事前,做為陳老師弟子的身份,不知怎麼的變得比以前更真實。11月25日偕同另一半怡賢,搭乘蘇董的車子,到北港參加許女士的告別式,在家祭的小教堂中,我和陳老師的家人、少數友人一同見證了整個禮拜過程。當下,出現了一種奇妙的、說不上來的內心轉折,我和陳老師的家庭、週遭的蘇董、楊老師等許多長期關心環境的師友們,似乎在此刻建立起一種親人的情誼。

我相信是許女士在死後,用其無形的手將我們這群圍繞在陳老師身邊共同守護環境的朋友,像親人般緊密的編織在一起。
 

                                                                                                            李根政2007.2.22



                                  20160706-114.jpg

1995 年我輾轉從金門、台南市到了高雄任教,剛來到這個城市的課餘時間,我戴著口罩 坐在民族路旁畫著「悲情半屏山」,接著我畫著鍾愛的柴山,十幾年來,我走過被污染的大地、 殘破的山林,一股莫名的力量召喚著我,透過對土地、自然史角度的認知,以及投入一場又 一場的環境保護運動,一個新移民漸漸產生了與土地深刻的鏈結。

如今,我深刻體會到:透過建立起台灣人民對土地的認同感,喚起其對生存環境、所有 生界的關注,將可以超越黨派、族群、世代,讓彼此形成一個生命共同體。


                                                                                                                                                 李根政 2007

本系統已提升網路傳輸加密等級,IE8及以下版本將無法支援。為維護網路交易安全性,請升級或更換至右列其他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