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舊核電緊鄰斷層不該延役 權威地質學者說分明

您在這裡

2019 年 02 月 11 日

您在這裡

20190211-3.jpg

經濟部在年前召開記者會,公佈對於去年底公投結果的能源政策檢討報告,說明了核電廠延役議題面臨了申請已超過期限、地方政府反對、核廢料無處去、國會難以支持延役預算等困難。而核四重啟也有諸多國會預算、技術、合約問題的程序與困難,整個期程必然超過6到7年,不確定性太高。因此,經濟部決定三座老舊核電目前不考慮延役,核四也未打算重啟。

經濟部記者會召開後,許多擁核者與部分媒體便群起批評,甚至還打算再發動延役老舊核電與啟動核四的公投案。先不論這是第十六號公投案根本沒提及的必須要延役三座老舊核電廠,我們需要先嚴肅提問的是,這三座老舊核電廠真的適合延役嗎?

三座老舊核電廠真的適合延役嗎?

對此,臺灣地質權威的臺大地質系陳文山教授特別出席記者會,以專業研究者的角度,拿出了具體的科學事證,做了以下清楚地說明與提醒。

首先,核一、二、三、四廠分別在1971年、1975年、1975年及1980年核准興建。興建之前的選址地質調查為何?其中最重要也是唯一的活動斷層調查是經由當時國科會、臺灣省地質調查所、美國原子能委員會與美國地質調查所聘請來台的美國地質學家柏尼刺,於1973年1月至2月期間為核能電廠地質安全進行全台活動斷層調查,並在1975年發表第一張臺灣活動斷層圖,顯示鄰近核一與核二廠的山腳斷層以及鄰近核三廠的恆春斷層未被列為活動斷層。

臺灣的活動斷層是921地震之後,才進行全面實質的調查。此期間中央地質調查所認定的臺灣活動斷層經過三次修定,最近於2010年公告的臺灣活動斷層共33條,其中已經包括山腳斷層與恆春斷層,當時被認定屬於第二類活動斷層。2011年日本311核災,福島核電廠因地震引發海嘯導致嚴重核能事故,前立委田秋堇(現任監察委員)於2011年時立法院提出重啟核一、二、三、四廠的地質調查。台電也在之後開始針對山腳斷層與恆春斷層,以及鄰近核電廠海域的活動斷層進行調查,結果顯示山腳斷層與恆春斷層於數千年來曾經有活動的確切證據,依活動斷層定義,這兩條原屬於第二類活動斷層都應修訂為第一類。

20190211-4.jpg

興建時未知緊鄰斷層 世界罕見

調查資料更顯示這兩條活動斷層都延伸到海域中,山腳斷層長度從原來認定長度35公里延長到至少100公里,恆春斷層從16公里延長至55公里(斷層長度是計算地震造成最大地表加速度的最重要因素之一,也是計算核電廠耐震設計係數的主要因素)。並且確定山腳斷層距離核一廠7公里、核二廠5公里,恆春斷層通過核三廠大門內,距離核島區1公里。這些活動斷層的新事證在建廠時都未曾發現,所以也未被考慮在設計核電廠安全性的評估當中,導致核一、二、三廠的耐震設計係數(PGV;地震時在廠址的最大地表加速度)僅為0.3G、0.4G、0.4G(1G值為重力加速度);按照這三座核電廠的設計耐震係數必然遠遠低於必須由新事證重新評估的係數。921地震規模7.3,氣象局偵測到在震央南北各約40公里,東西約15-25公里範圍內的地表加速度大於0.4G。未來若有一起類似921地震規模的地震發生在距離核電廠半徑40公里範圍內時,在核電廠內的地表加速度必定會大於當時設計的耐震係數。而近年台電所做的耐震強化,也僅是針對台電自己定義的「停機路徑」,做相當小規模的局部補強,並無根本性地解決新發現的地質風險。

以臺灣陸海域中活動斷層的數量與分佈而言,鄰近核一、二、三廠的活動斷層不僅有山腳斷層與恆春斷層而已。這幾年台電在金山外海的調查,除了山腳斷層(報告中稱為ST-I斷層)繼續向外海延伸之外,還有一條新發現的活動斷層稱為ST-II斷層,斷層長度為37公里,距離核二廠僅3公里,此ST-II斷層發生地震時在核二廠產生的最大地表加速度必定遠遠超過0.4G。從這些新的活動斷層證據,可以確定臺灣三座核電廠興建之前精算的耐震設計係數必定過低。

台灣是少數地震災害高風險區與核電廠高度重疊的區域,國際上極少有核電廠風險如此高的案例!擁核者最愛舉美國有許多核電為例,來大推台灣核電延役,但美國五十幾座核電廠都在地震災害比較小的區域,只有兩座核電廠位在加州地震危害較大之處,儘管如此, 這兩座核電廠仍然是在活動斷層八公里以外的區域,而且這兩座核電廠都未獲准延役,其中的Diablo Canyon核電廠更是因地質安全因素未獲延役,將在2025年如期除役。相比之下,台灣的情形極為罕見,三座核電廠皆在活動斷層八公里內,所面臨的風險也隨之增加!

20190211-5.jpg

已知道蓋錯地點了,難道還要再繼續僥倖延役二十年?

核電廠不是一般建築物,任何安全性設計都必須以發生最大災害的可能結果作為最嚴格的設計標準。如同福島核電廠一旦發生事故時,其輻射災害影響範圍可達數十公里至百公里,核一與二廠的輻射災害足以涵蓋大台北生活圈。百年來,臺灣共發生8次規模大於7的大地震,慶幸的是近67年以來僅有921地震規模為7.3,其它7次大地震都發生在1951年之前,也就是三座核電建廠前。過去四十幾年來,臺灣在三座核電廠緊鄰活動斷層,耐震設計係數過低的狀況之下安然度過,可說天佑臺灣。核一廠已到除役時間,核三將於2025年(民國一百十四年)除役,若這三座核電廠要再延役,是否再度將我們推到核安的高度風險之下?

很清楚的,以現在對於老舊核電地質狀況的了解,全都處在不適合的選址位置上,因此,三座老舊核電當然不該做出延役的決定,準時除役已是最低要求。對於以上如此具體的科學事證,民間與在地團體只能再次提醒,活動斷層是如何公投都搬不開的。面對活動斷層的巨大風險,現在明明已知道一開始就蓋錯地點了,難道還要再繼續僥倖延役二十年?

 

記者會出席:台灣大學地質系 陳文山教授、北海岸反核行動聯盟 郭慶霖執行長、地球公民基金會 蔡中岳副執行長與蔡卉荀主任、綠色公民行動聯盟 洪申翰副秘書長

主辦單位:全國廢核行動平台

議題分類: 
本系統已提升網路傳輸加密等級,IE8及以下版本將無法支援。為維護網路交易安全性,請升級或更換至右列其他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