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廠紀實|農地守護戰
您在這裡
您在這裡
▌怎麼樣都拆不了,怎麼辦?
台灣農地違章工廠問題嚴重侵蝕環境與農業,地球公民基金會結合數位工具,承接民眾回報,推動政府改善違章工廠治理。
台灣農地違章工廠問題是一個長期未解的環境與社會隱憂,對農業、生態和居民生活構成了重大威脅。這個問題的起源可以追溯至 1940 年代,當時政府為了促進農產品加工業發展,允許部分工廠在農地上設置。然而,隨著產業結構轉型,這些工廠的功能逐漸從農業加工擴展到各種其他領域,特別是中高污染產業。由於農地管理政策不夠完善,加上政府在執法和管控上的不足,這些違章工廠如雨後春筍般出現,逐漸侵蝕農地並加劇了環境污染問題。
違章工廠對台灣環境的影響深遠,特別是在污染方面。這些工廠常涉及高污染行業,例如皮革加工和塑料製造,它們經常為了降低成本而非法排放廢水,污染農田和水源。由於許多農地無法實現灌排分離,污染物很容易隨灌溉水進入農作物中,威脅食物安全。據專家估計,台灣目前有超過 4.5 萬家違章工廠,這一數量甚至超過了全台連鎖便利商店的總和。這些工廠的非法活動不僅對環境造成持續性的破壞,也導致大量農地的流失,每年約有 1500 公頃農地因違規使用而無法維持原有功能。
有時,農民會寄信、打電話向地球公民舉報附近農田的違章工廠。希望環保團體能夠立刻讓工廠停工、斷水斷電,類似這樣的陳情與舉報相當頻繁,因此地球公民想到使用數位工具來更有效的承接回報,並且能夠批次的向政府倡議施加壓力。
▌群眾智慧的新力量 - 「農地工廠回報系統」「大家來找廠」
公民團體與科技社群合作開發「農地工廠回報系統」與「大家來找廠」遊戲,動員民眾揭露違章工廠,提升舉報效率,促進農地保護。
「農地工廠回報系統」,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誕生。地球公民與開源社群g0v零時政府合作開發。這是一個讓民眾能夠快速、方便地舉報農地違章工廠的平台。透過該系統,民眾可以直接拍攝照片並標註工廠的地點,地球公民基金會則根據收集到的資料進行調查和核實,並將證據提交給政府。這一過程極大簡化了舉報流程,降低了參與的技術門檻,讓更多人能隨時隨地參與到揭露違章工廠的行動中。
然而,在實際運行中,這套系統也遇到了一些挑戰。許多住在工廠附近的農民由於擔心舉報後遭到報復,或是缺乏足夠的法律和技術支持,對參與檢舉存在顧慮。基於此,地球公民基金會和g0v零時政府意識到,單純的檢舉工具並不足以解決所有問題,他們需要更多創新來激勵不同群體的參與。
因此,基於群眾智慧的「大家來找廠」遊戲應運而生。這款遊戲將航空照片比對作為核心玩法,玩家可以透過比較2017年之前與2020年後的航空圖,找出農地上出現的違章工廠。遊戲操作簡單,玩家只需選擇兩張照片中土地使用是否發生變化,這樣的操作過程不僅有趣,還能讓參與者了解違章工廠問題的嚴重性。玩家的每一次判斷實際上都是在幫助地球公民基金會蒐集證據,辨識潛在的違章工廠。
「大家來找廠」遊戲自推出後獲得了巨大成功,短短一年內,透過遊戲玩家的努力,已經辨識出超過1000座違章工廠。這相當於地球公民基金會耗費兩年半的人工調查工作量。為了保證結果的準確性,地球公民基金會還設計了多重驗證機制,確保同一區域的違建信息需要經過多次確認才能被列為問題工廠。
▌從舉報到改革 - 數位工具驅動環境正義
運用數位工具,簡化舉報流程、保障匿名性,結合群眾力量推動政策改變,展現數位科技在公共倡議中的影響力。
數位工具的開發並非僅僅關注技術本身,更重要的是解決實際需求。在跨領域的數位開發過程中,非營利組織應注重了解群眾在哪裡,並確保工具符合參與者的需求。舉例來說,農地工廠回報系統的使用者多為農民,許多農民對數位工具並不熟悉,因此地球公民基金會在設計時特意簡化了操作流程,放大字體以方便使用者上手。同時,考量到檢舉者可能面臨的報復風險,系統設計成匿名報告形式,進一步保障了參與者的安全感。
與此同時,數位工具的開發需要明確目標,並與公共倡議緊密結合。地球公民基金會與g0v零時政府的合作,並非僅為創造一個功能強大的檢舉系統,而是旨在動員公眾參與,促進政策改變,最終減少農地違章工廠對環境的破壞。這種合作方式使得非營利組織能夠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利用開源技術實現公益目標,從而產生實質性的社會影響。
展望未來,地球公民基金會計劃進一步運用這些數據,向政府施壓,要求拆除被辨識出的違章工廠,並監督各縣市政府的執法效率。如果政府未能在規定時間內采取行動,基金會將發動媒體和公眾施加更多壓力,確保違章工廠問題能夠得到有效解決。
總而言之,農地違章工廠問題是台灣環境與社會發展中的一大挑戰,而數位技術的引入使得公民參與變得更加簡便與廣泛。地球公民基金會與數位社群的合作為解決這一問題提供了新思路,也為其他非營利組織應對類似挑戰提供了寶貴的經驗。無論是「違章工廠回報系統」還是「大家來找廠」遊戲,都展示了數位工具如何在公共倡議中發揮關鍵作用,並通過群眾的力量推動政策與社會變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