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0 位學者連署 呼籲核三重啟公投投「不同意」 守住安全、正義與世代永續

您在這裡

記者會、聲明與連署名單
2025 年 08 月 19 日

您在這裡

反對核三重啟的530名學界連署名單橫跨文理領域,前所未見地共有109所大專院校與研究機構、367個不同系所的學者參與。
反對核三重啟的 530 名學界連署名單橫跨文理領域,前所未見地共有 109 所大專院校與研究機構、367 個不同系所的學者參與。(李宇恩 攝)

日前由百位跨系所學者所發起的「反對核三重啟,穩健能源轉型—學術界不同意第 21 號公投案」聲明連署,在短短 12 天內,就有 530 位(名單請見文末附件)來自全國不同系所、研究機構的學者加入連署,基於核能安全、世代不正義、核電經濟效益低、核電拖累產業競爭力、核電非空污解方、核電不具能源韌性以及區域不正義等七大理由(聲明全文請見文末附件),呼籲台灣公民在第 21 號「核三重啟」公投中,投下不同意票。

連署名單橫跨文理領域,前所未見地共有 109 所大專院校與研究機構、367 個不同系所的學者參與。其中,包括 2 位中研院院士廖運範、林明璋;38 位特聘、名譽及講座教授,如簡錦樹(國立成功大學地球科學系退休特聘教授)、許晃雄(中央研究院環境變遷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員)、陳炳輝(國立臺灣大學機械工程學系終身特聘教授)、盧展南(國立中山大學電機工程學系講座教授)、林敏聰(國立台灣大學物理學系特聘教授)、林盈達(國立陽明交通大學資訊工程系講座教授)、蕭璦莉(國立成功大學醫學院名譽教授)、王榮德(國立成功大學公共衛生學系名譽講座教授)、李敦厚(哈佛大學公衛學院榮譽退休教授)、吳介民(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特聘研究員)、簡旭伸(國立臺灣大學地理學系特聘教授)等重量級學者。

此外,亦有 21 位來自屏東地區的學者,如邱毓斌(國立屏東大學社會發展學系副教授)、邱裕煌(國立屏東大學應用物理系副教授);同時,來自不同專業背景的原住民族學者,包括官大偉(國立政治大學民族學系教授)、Ljegay Rupeljengan(國立成功大學地球科學系副教授)在內,有 10 位跨領域專家參與發起。

核能使用、核廢處理,以及整體能源轉型的關係,涉及的並非單一的技術與學科,而是同時涉及複雜的技術、社會、經濟與政治面向。因此,在這次的連署人中,有了解核能性質的物理學者,關心地震與安全問題的地質學家,計算核電真實成本的環境經濟學者,關心輻射污染、空污與健康風險的公衛學者、環工學者,能分析台灣電力如何調度、來自電機工程學系的電力系統學者,也有熟知光電板超過 92% 能回收的光電工程學者,懂法制規範的法律學者或政治學者,還有環境規劃專業領域的學者,處理核廢社會溝通所需的社會學者與公共行政學者。

記者會除公告本次學術界連署的資訊外,更邀請四位學者到場,以地質安全、核安風險、世代正義、經濟效益、能源韌性與國家安全、族群正義等不同角度,說明核三廠為何不該重啟。

臺灣大學地質科學系名譽教授陳文山表示,針對黃國昌提出的「 DBD 深井鑽探」來處理最終核廢料,指出該技術在造山運動活躍的台灣是完全不可行的。首先, DBD 非新技術,在國外 30 年前就已提出,但早已被認為可行性不高,因為燃料棒放入 3 到 5 公里的地底,一旦發生核外洩,沒辦法取出來,將永久在地底持續產生污染。事實上,由於台灣位於地震帶,平常的鑽井就時常因為地層變形造成「卡鑽」而失敗;他指出,如果把核廢料放入地底,幾百年後燃料棒肯定會發生壓縮破壞,導致輻射污染,因此該技術在台灣更不可行。

此外,從台電 2015 年及 2022 年的報告,就可發現恆春斷層經過核三的大門,距離反應爐只有 900 公尺;另外也有可知的活動斷層直接經過核三廠區,是確定的事實。陳文山解釋,從台電地質報告的地下結構剖面圖中,可以清楚看到核三一號機下方有「斷層剪裂帶」通過,二號機下方的岩層則是明顯變形,形成了「背斜」,也就是岩層受到擠壓時拱起來的結構。而核三底下的岩盤年代大概是 100 萬年到 200 萬年左右,是非常非常年輕的地層;且地殼持續隆,在未來幾萬年內,這一帶一定還會發生地震,造成地層的變形與錯動。

陳文山指出,由於核三廠區內有就活動斷層,在地震的時候不是只是搖晃,而是會直接造成地表拱起,恐將整個圍阻體裡面的設施破壞掉,是一個非常危險的廠址。而地震風險是會累積的,不會消失,台灣已經賭過 40 年,在這一帶沒有發生大地震,那是運氣好。如果你要再讓它跑 40 年,就是再賭一次,而且未來碰到大地震的機率會更高。

臺灣大學地質科學系名譽教授陳文山表示,針對黃國昌提出的DBD(深孔處置)來處理最終核廢料,指出該技術在造山運動活躍的台灣完全不可行。
臺灣大學地質科學系名譽教授陳文山表示,針對黃國昌提出的 DBD(深孔處置)來處理最終核廢料,指出該技術在造山運動活躍的台灣完全不可行。(李宇恩 攝)

最新地質調查顯示,核三廠的建築物下方有剪裂帶、背斜等地質構造,是一個非常危險的核電廠址。(擷取自陳文山教授簡報)
最新地質調查顯示,核三廠的建築物下方有剪裂帶、背斜等地質構造,是一個非常危險的核電廠址。(擷取自陳文山教授簡報)

中興大學環境工程學系教授莊秉潔指出,核電雖看似便宜,但其實有巨額的隱藏成本沒有被計入其中。核後端基金看似每度只需新台幣 0.17 元,是因為只有編列核能發電後端營運 12 年、監管 50 年的費用。如果將核廢料保管計算到數萬年、十萬年的尺度,並計入其所需的人事費、回饋金及維護費用等,則核電絕對不是便宜的能源。

莊秉潔指出,根據他的研究,假設核三發生福島等級的核災,全台(包括桃、竹)都可能成為永久隔離區。其中,台東、高雄、屏東及恆春,分別會有 5%、5%、10% 及 70% 成為永久隔離區;更嚴重的是輻射塵會進入恆春外海,且因為黑潮由恆春往北流、以及北部往南流的親潮交會,使得全台近海漁業都將受到影響。

莊秉潔表示,核災主要的影響,是人類棲息地的喪失。莊秉潔更指出,將燃氣、燃煤混為一談說「非核就是用肺發電」,也是相當不科學的說法。根據他的另外一份研究,由於燃氣沒有重金屬排放,在台灣如通霄等大型燃氣機組的下風處,看不出肺腺癌有增加的趨勢。

中興大學環境工程學系教授莊秉潔指出,假設核三發生福島等級的核災,恆春可能有70%成為永久隔離區,而輻射塵會進入恆春外海,使全台近海漁業都受到影響。
中興大學環境工程學系教授莊秉潔指出,假設核三發生福島等級的核災,恆春可能有 70% 成為永久隔離區,而輻射塵會進入恆春外海,使全台近海漁業都受到影響。(李宇恩 攝)

如果核三廠發生核災,將造成全台面積不一的土地變成永久隔離區。(莊秉潔提供)
如果核三廠發生核災,將造成全台面積不一的土地變成永久隔離區。(莊秉潔提供)

東華大學自然資源與環境學系教授戴興盛以經濟學的角度指出,從均化能源成本的數據來分析,核電就已名列最貴的能源,明顯高於風電與光電,更何況核電的核廢處理成本、社會經濟成本(核災風險)尚未被計入。而依據 IEAE 的估算,核能重啟雖成本較低,但均化成本並無計入外部成本。這也是為何全球核能佔比如今只剩下 9% ,仍然持續下降中,不是因為沒有人支持核能,而是支持核能的國家或電廠,都在面臨無止盡的成本上升、工期延宕的惡性循環,完全失去經濟效益。

戴興盛表示,執意重啟核三,更將傷害台灣的產業國際競爭力。台灣產業的能源需求是再生能源,可見未來真正挑戰並非缺電,而是缺再生能源。既然核電不屬於再生能源,加上核三並不符合《歐盟永續金融分類標準》中,核電列入「過渡能源」的標準,可知發展核電,也無法解決產業需求,反而虛擲發展再生能源的珍貴時間及資源,戕害台灣的產業競爭力。

戴興盛指出,社會各界目前都很擔心特殊情況下國家安全與能源韌性,但核電廠的存在反而會傷害台灣韌性。最明顯的實例就是俄烏戰爭,烏克蘭扎波羅熱核電廠成為攻擊目標,以及輸電設施很容易被攻擊,導致部分或全部電網癱瘓。因此,根本解決之道是增加再生能源占比,因為分散式能源,可以降低因攻擊導致電網被癱瘓的風險。

東華大學自然資源與環境學系教授戴興盛指出,從均化能源成本的數據來分析,核電就已名列最貴的能源,更何況核電的核廢處理成本、社會經濟成本(核災風險)都尚未被計入。
東華大學自然資源與環境學系教授戴興盛指出,從均化能源成本的數據來分析,核電就已名列最貴的能源,更何況核電的核廢處理成本、社會經濟成本(核災風險)都尚未被計入。(李宇恩 攝)

核電的均化能源成本顯著高於再生能源,顯示核電並不便宜,更有難以計入的隱藏成本在其中。
核電的均化能源成本顯著高於再生能源,顯示核電並不便宜,更有難以計入的隱藏成本在其中。(戴興盛提供)

臺灣大學公共衛生學系副教授張弘潔指出,在福島核災後,日本曾進行兒童甲狀腺癌的流行病學研究,比較核災後福島鄰近地區和日本其他地區的兒少甲狀腺癌的發生率和盛行率,發現福島鄰近地區的兒童與青少年,甲狀腺癌發生率風險高出日本其他區域的 20 至 30 倍。此外,研究人員也排除是否為普篩所造成篩檢效應的可能,因為在手術病例中,有 74% 出現淋巴結轉移,表示癌症非早期,並非過度篩檢或誤診。

張弘潔表示,使用核電將造成世代間的不正義。因為大人和兒童對於汙染易感性不同,當暴露在有毒的環境時,兒童吸收的毒素比成人高,也更容易發病,過去在車諾比事件和福島核災事件後都看到同樣的現象。

張弘潔指出,他長期關注空氣污染對兒童所受的影響,而根據環境部和台電資料,近年來核電占比逐步降低,空氣品質也同時改善,兩者關係達中度正相關,因此使用核電與空氣品質改善之間並沒有關係。

張弘潔認為,台灣已在 2014 年將《兒童權利公約》內國法化,政府有責任保障兒童平安成長的權。他指出,在公投意見發表會結束後,反方代表吳亞昕在網路上受到抨擊,許多人因其年齡與學生身份而發表人身攻擊、認為他們沒有說話的權利,而這是非常嚴重的年齡歧視,也極度缺乏兒童權利意識。張弘潔說,無論是核災風險或空氣污染,兒少都將承受比成人更高的健康風險,而對環境影響更小的再生能源,才是台灣所需要的能源路徑。

臺灣大學公共衛生學系副教授張弘潔指出,福島鄰近地區的兒童與青少年,甲狀腺癌發生率風險高出日本其他區域的 20 至 30 倍,將造成世代間的不正義。
臺灣大學公共衛生學系副教授張弘潔指出,福島鄰近地區的兒童與青少年,甲狀腺癌發生率風險高出日本其他區域的 20 至 30 倍,將造成世代間的不正義。(李宇恩 攝)

根據數據,台灣核能發電減少的同時,AQI是持續在改善的,證明非核跟改善空污兩者可以並行。
根據數據,台灣核能發電減少的同時,AQI是持續在改善的,證明非核跟改善空污兩者可以並行。(張弘潔提供)

東華大學民族發展與社會工作學系助理教授 Lenglengman Rovaniyaw (張希文)由邱花妹代念聲明。Lenglengman Rovaniyaw 是出身自台東達仁鄉,並長期在蘭嶼進行研究的原住民族(排灣族)學者,他以原住民族學者身份嚴正表達:反對核三廠重啟、反能源殖民、還族群正義!

Lenglengman Rovaniyaw 表示,政府與台電過去以「魚罐頭工廠」或「魚類研究站」的名義欺瞞達悟族(即雅美族),未經族人知情同意就將低階核廢料運至蘭嶼,其後更因核廢料桶風化、鏽蝕、破碎而需重新固化,導致核廢從原本的 97,627 桶擴增至 100,277 桶,造成嚴重環境與健康風險,是台灣當代歷史上最深的族群不正義事件。

Lenglengman Rovaniyaw 更指出,不只是蘭嶼,歷年來政府規劃的核廢料最終處置場,幾乎都落在原住民族的生活範圍或傳統領域。他的故鄉—台東縣達仁鄉南田部落的頭目耆老,曾經說過一句話:「如果核廢料真的是好東西,為什麼不放在總統府旁邊?」道出了族人的心聲—原住民族從來不是電力的受益者,卻長期承擔核能的代價。在核廢料尚無法安全處理,也未處理蘭嶼核廢料的情況下,重啟核電是重演歷史錯誤,也是對原住民族的再次傷害。

東華大學民族發展與社會工作學系助理教授Lenglengman Rovaniyaw (張希文)由邱花妹代念聲明,他以原住民族學者身份嚴正表達:反對核三廠重啟、反能源殖民、還族群正義!
東華大學民族發展與社會工作學系助理教授 Lenglengman Rovaniyaw (張希文)由邱花妹代念聲明,他以原住民族學者身份嚴正表達:反對核三廠重啟、反能源殖民、還族群正義!(李宇恩 攝)

中山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邱花妹表示,他是「屏東縣監督核能安全委員會」委員,該委員會在 2025 年 6 月已經決議核三不該重啟。核三當年落腳恆春,是威權時期未經民主討論的政治決定,屏東人與核災風險共存 40 年,甚至不清楚核三廠發生過至少 30 次異常與違規事故、發生過瀕臨核災的全黑事件,更不知道核三廠原來竟蓋在斷層上!

邱花妹指出,核三在 40 年後有驚無險地如期停止運轉,在恆春正慶祝建城 150 周年此刻,卻來了這場全國性公投,剝奪屏東人免於風險與發展的權利。擁核的在野黨縣市首長或立委,通過政治話術,將核能講得安全又便宜、核廢處理沒問題,但卻不接受核電與核廢落腳自己主政的城市。這種以鄰為壑的心態,要求屏東、南部人繼續犧牲,是加劇能源使用的區域不正義!

屏東是觀光、農漁業大縣,超過三分之一的人口投入農林漁牧,產值居台灣第二位;屏東是全國第一個達到民生用電 100% 再生能源的城市,正努力邁向永續轉型與生態共融的發展願景。邱花妹認為,這樣的屏東,絕對不堪一場核災。國人應正視一個事實:運作滿 40 年的核三廠已依法停止運轉,預期以 25 年完成過渡、拆廠、廠址最終狀態偵測與廠址復原等四階段的除役工作,並等待核廢能移至中期或長期的儲存設施。屏東需要的是政府與社會,包括核工能支持者也能傾力協助,為後續長達 25 年的除役工程以及萬年的核廢處置計畫共尋出路,而非強迫屏東繼續與核災風險共存。

記者會最後,所有出席學者共同在手舉牌中簽名,高喊重啟核三不安全、不經濟、不永續、不正義!呼籲社會各界,在了解台灣能源轉型的基礎事實、資訊的前提下,針對核三重啟的公投案中投下「不同意」,讓恆春人、屏東人、台灣人可以免於核災的威脅,避免資源的錯置,讓台灣的能源轉型能穩健前行。

出席學者在手舉牌中簽名,高喊重啟核三不安全、不經濟、不永續、不正義!呼籲社會各界對核三重啟的公投案中投下「不同意」,讓恆春人、屏東人、台灣人可免於核災的威脅。
出席學者在手舉牌中簽名,高喊重啟核三不安全、不經濟、不永續、不正義!呼籲社會各界對核三重啟的公投案中投下「不同意」,讓恆春人、屏東人、台灣人可免於核災的威脅。(李宇恩 攝)

(連署及記者會為學者自主籌辦,地球公民為行政協力,經同意後將新聞稿、名單及連署聲明於本會官網留存)

議題分類: 
本系統已提升網路傳輸加密等級,IE8及以下版本將無法支援。為維護網路交易安全性,請升級或更換至右列其他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