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第一非核家園 上百團體為氣候而走 打造韌性台灣

您在這裡

2025 年 11 月 06 日

您在這裡

20251106_011.jpg
為氣候而走 打造韌性台灣_|March for Climate — Building a Resilient Taiwan_(為氣候而走提供|Cr. March for Climate)

今(1日)「為氣候而走——打造韌性台灣」登場,這是台灣今年5月正式達成非核家園目標後的首場大型氣候行動,受到國際矚目。此次遊行匯聚全台上百個跨領域、關心氣候變遷的民間團體共同響應,從勞工權益、生態保護、原住民族權益、青年兒少到社會福利團體參與。同時號召全台「百工百業」上街,一起為氣候而走,展現台灣社會面對氣候危機的集體行動力。

遊行以非核家園後台灣應「建構永續與世代正義」、「強化國家安全與自主」、「深化民主與多元文化」三大韌性主題為核心,提出12項具體訴求,讓國際社會看見台灣在氣候行動上的積極作為。

「為氣候而走」由10個公民團體共同發起籌備,主張面對日益頻繁的氣候災害,社會需要的不只是災後重建,更是具前瞻性的「氣候調適」思維。主辦方在遊行前舉辦國際記者會,期盼喚起更多人關注台灣的氣候危機,並呼籲政府提升氣候韌性與防災調適能力,邀請全民上街,為氣候而走,為未來而行!

為氣候而走 承襲國內外環境和氣候運動的共融精神

媽媽氣候行動聯盟秘書長黃品涵說明,台灣的第一個氣候遊行可以回溯到2006年,當時國際發「全球氣候運動」(Global Climate Campaign),台灣則有10幾個環保團體共同響應,偶後幾年間則有結合抗暖化、反空汙等議題的遊行串連。在這20年間,極端天氣事件對全世界的衝擊愈來愈劇烈,「氣候主流化」也號召多元議題、領域、社群共同參與和關注氣候行動。這一次,「為氣候而走」承襲國內外環境和氣候運動的共融精神,有上百團體站出來,不僅重視環境永續,更強調世代正義、國家安全、國土韌性、氣候民主、多元文化。我們相信,台灣的公民社會有強大的力量,能夠訴求政府,一同打造氣候變遷下的韌性台灣。

20251106_006.jpg
媽媽氣候行動聯盟秘書長黃品涵|Pin-Han Huang, Secretary-General of Mom Loves Taiwan Association(為氣候而走提供|Cr (1). March for Climate)

台灣氣候行動網絡研究中心總監趙家緯表示,今日是亞洲第一場達成非核家園目標後發起的大型氣候行動。台灣在今年5月正式成為非核家園,這場遊行更加堅定地展現全球氣候危機,「TAIWAN CAN HELP」的決心。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第30次締約方會議(COP30)將於11月10日起在巴西舉行,聯合國本週二發布報告分析各國減量承諾,2035年僅能將排放量相較於2019年時減少10%,遠遠不及抑制增溫1.5度的需求。台灣下週即將核定的NDC3.0,強度也同樣不足,無法讓台灣落實法定2050淨零目標。

本次遊行強調「建構永續與世代正義韌性」的重要性,呼籲政府強化非核減碳目標,將2035年減量目標從減量38%提升至減量52%。而最重要的手段便是落實污染者付費,一方面確保碳費費率如期調升,另一方面則應就石化與鋼鐵等產業研擬產能調降與高碳製程汰換的轉型路徑,針對電子業與AI需要訂定嚴格的能源效率與再生能源採用標準,方能促進產業低碳競爭力。更應藉由《氣候變遷因應法》增訂公益訴訟專章等作法,保障青年與未來世代的司法救濟及氣候決策參與權,方能落實世代正義韌性。

20251106_002.jpg
台灣氣候行動網絡研究中心總監趙家緯|Chia-Wei Chao, Research Director of Taiwan Climate Action Network Research Center (TCAN)(為氣候而走提供|Cr. March for Climate)

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執行長吳碧霜表示,遊行訴求提出「百工百業站出來,以氣候調適護未來」,希望打造台灣社會自主韌性。近年高溫、暴雨與乾旱已衝擊長者、學童、農水、供電與物價,這不只是環保議題,而是生存課題。家戶應節水備水、防熱通風、備妥急救物資;社區建置互助通報與避暑避災據點;職場推高溫與災害營運持續計畫;學校調整極端天氣課表、打造耐熱校園;醫療與照護備援熱浪與傳染病;能源與通訊分散且具彈性。並要求政府:減碳不拖、調適訂時程與績效、跨部門治理納入熱浪淹水缺水與病媒、完善弱勢與勞工保護、擴大支持地方社區行動。用腳步發聲、用行動守護,讓「氣候調適護未來」不只是標語,而是未來世代可以真正依靠的日常。

20251106_001.jpg
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執行長吳碧霜|Pi-Shuang Wu, Executive Director of the Homemakers United Foundation(為氣候而走提供|Cr. March for Climate)

氣候議題的核心是人權與生命權

國際特赦組織台灣分會法案政策主任劉李俊達表示國際特赦組織光是今年就發佈了四份研究報告,指出這幾年氣候變遷導致的嚴重人權衝擊,特別是由於極端氣候所導致的流離失所。由於海平面上升,吐瓦魯與吉里巴斯等太平洋島國面臨整個國家滅頂的危機。連年乾旱導致許多馬達加斯加人民被迫遷移。水災不僅沖毀了西班牙與南非的部分區域,政府的災後安置計劃更讓數以萬計的居民,尤其是多為低收入者、少數族群仍持續居住在不安全的環境當中。再加上今年花蓮馬太鞍溪的洪患,這些災難都警示了位處地震帶又要面對颱風的台灣,將會面臨更嚴峻的氣候危機,不管是中央還是地方政府,都需要提出更積極與細緻的調適計劃,不僅要降低衝擊,更要提高災後恢復能力,以讓受災人民的基本權利。

20251106_004.jpg
國際特赦組織台灣分會法案政策主任劉李俊達|Cheetah Liu-Lee, Legislative & Policy Director of Amnesty International Taiwan(為氣候而走提供|Cr. March for Climate)

環境權保障基金會執行長凃又文強調,氣候議題的本質不只是環境問題,而是攸關生命權的議題。氣候變遷奪走的不只是家園,更挑戰社會的公平與人權。我們提出第三項訴求「深化民主與多元文化韌性」,強調唯有尊重程序正義,讓各世代、弱勢與地方社群參與能源轉型,才能建立真正的信任與共識。許多天災發生在鄉村與原住民族地區,提醒我們必須尊重已在台灣土地上生活數百年的原住民族,以部落為出發點,才可能確保國土安全與永續。在氣候危機加劇的此刻,我們呼籲所有尊重生命的人一起行動,為人類找到活路,為未來世代守護生存的尊嚴。

20251106_007.jpg
環境權保障基金會執行長凃又文|Yuwen Tu, Executive Director of the Environmental Rights Foundation(為氣候而走提供|Cr. March for Climate)

台灣青年氣候聯盟共同執行長吳昀芳表示極端氣候越來越頻繁——颱風、豪雨、乾旱,都不再只是新聞裡的畫面,而是我們生活的一部分。我們青年以及未來世代,沒有選擇是否面對氣候危機的權利,但我們必須承擔後果。我們看到減碳進度落後,看到能源轉型遲緩,看到調適與重建仍然沒有真正納入科學資料以及地方脈絡。所以,我想邀請更多青年一起走上街頭。因為我們不只是受害者,我們也是改變的力量。當我們願意發聲、願意行動,就能讓決策者聽見。

20251106_003.jpg
台灣青年氣候聯盟共同執行長吳昀芳|Yun-fang Wu, Co-Executive Director of the Taiwan Youth Climate Coalition(為氣候而走提供|Cr. March for Climate)

環境規劃協會秘書長陳郁屏指出,2025年1月是全球史上最熱的1月,比工業革命前高出整整1.7ºC。而根據氣象署統計,氣候變遷對台灣的影響包括氣溫升高,以及降雨型態出現極端化,夏天更熱且旱季更乾,雨季時又常降下滂沱大雨。

天氣反常現象對都市人可能只是一時不便,但對於依靠土地維生的農民朋友,除了要承受越來越燠熱的工作環境,颱風、豪雨、乾旱與高溫,則是連番試煉與持續推高的債務風險。極端高溫往往導致作物品質與產量變差,而大雨淹田則會引發腐爛、病害滋生,讓整批作物報銷。氣候危機是不公平的,極端氣候正在威脅農民的福祉,我們迫切需要更積極促進農業的調適與環境治理。

20251106_008.jpg
環境規劃協會秘書長陳郁屏|Yu-Ping Chen, Secretary-General of the Taiwan Environmental & Planning Association(為氣候而走提供|Cr. March for Climate)

綠色和平氣候能源專案主任忻儀表示,臺灣AI供應鏈和ICT產業帶動的經濟發展,伴隨著巨大的用電需求與碳排放。我們嚴正呼籲所有用電和排碳大戶,必須立即轉型為綠電產消者,加速投資和生產綠電,負起推動臺灣能源轉型的責任。在這個氣候行動的關鍵時刻,我們誠摯地邀請排碳大戶們一起來參與這場遊行,來現場感受、面對整體社會對於解決氣候危機的期盼。

20251106_010.jpg
綠色和平氣候能源專案主任忻儀|Yi Hsin, Climate and Energy Campaigner at Greenpeace(為氣候而走提供|Cr. March for Climate)

綠色公民行動聯盟秘書長崔愫欣說明,氣候議題早已不僅是環保團體的關心焦點,各行各業的勞動者同樣深受氣候危機影響。此次「為氣候而走」協辦團體特別邀請勞工與社會福利團體共同參與,並提出具體訴求,呼籲政府針對不同產業特性制定更具體的保護與調適措施。遊行回到廣場後,主舞台舉行「氣候短講」,邀請氣候達人、生態學者、戶外運動者與和平運動家進行分享,推動氣候教育讓大眾理解並採取行動。活動主舞台以台北101為視覺背景,整體設計採用回收材料與天然植物素材,打造環境友善的舞台空間。節目內容有饒舌演出、樂團表演與踢踏舞等,展現青年創意。遊行市集則集結16個團體共同參與,設有友善土地小農蔬食、親子區氣候繪本共讀、「小小光電工程師」體驗遊戲,以及學生公共論壇等內容,讓民眾在參與中認識氣候議題。

20251106_009.jpg
綠色公民行動聯盟秘書長崔愫欣|Shu-Hsin Tsui, Secretary-General of the Green Citizens’ Action Alliance(為氣候而走提供|Cr. March for Climate)

地球公民基金會副執行長黃靖庭介紹本次遊行是以創新且低碳的方式,展現氣候行動追求永續的企圖心。現場不設宣傳車,由節奏強勁、熱力十足的台北森巴鼓隊領隊,結合流行、爵士、跨界風格的鼓聲為遊行揭開序幕。參與者手中的手舉牌與主布條皆以回收紙板與再生素材製作,展現公民創意與資源循環的精神。同步參與的單車隊以行動示範綠色交通的實踐,呼應「低碳前行」的理念。整場舞台與市集攤位皆由儲能電池系統供電,電力來自零碳電力,象徵以永續能源支撐社會轉型的願景,落實減碳、循環與能源自主的核心精神。

20251106_005.jpg
地球公民基金會副執行長黃靖庭|Ching-Ting Huang, Deputy Executive Director of Citizen of the Earth Taiwan(為氣候而走提供|March for Climate)


「為氣候而走 ── 打造韌性台灣」遊行資訊

  1. 時間:11 月 1 日(六)12:30 至 17:00,
  2. 集合地點:台北市政府東門廣場
  3. 遊行路線(總長2.14公里):起點市府東門廣場 —〉穿越松壽廣場公園—〉轉進香堤大道 —〉松壽路—〉松智路—〉信義路五段—〉市府路—〉松高路—〉松智路—〉終點市府東門廣場。
  4. 舞台特色:以101為視覺背景,採用回收材料、天然植物素材製作環境友善舞台
  5. 分為三大區域,主舞台區安排議題短講外,也有樂團及脫口秀表演;攤位區由各民間團體組成;親子區安排環境繪本共讀、小小光電工程師體驗遊戲。

20251009_013_0.jpg
1101「為氣候而走 打造韌性台灣」遊行​路線圖(為氣候而走 提供)

遊行官方網站:https://neti.cc/ZmEK9Lo

FB:https://www.facebook.com/tw4climate/

IG:https://www.instagram.com/tw4climate/

「為氣候而走 ── 打造韌性台灣」三大韌性主題11大訴求

  1. 建構永續與世代正義韌性
    1. 強化非核減碳目標, 守護升溫不超過1.5°C的世界
    2. 落實國土規劃與協作,建構公平綠能與氣候韌性
    3. 善用生態專業與在地知識,共同保護、修復及經營生態系統與生物多樣性
    4. 履行兒少表意權,保障青年與未來世代的司法救濟及氣候決策參與權
    5. 落實污染者付費,促進產業低碳競爭力
  2. 強化國家安全與自主韌性
    1. 減少進口能源依賴,提升全民能源安全與自主
    2. 百工百業站出來,氣候調適護未來
    3. 正視氣候變遷風險,強化因應衝擊的調適及回復能力
  3. 深化民主與多元文化韌性
    1. 實現不遺落任何人的支持系統,捍衛地方為本與勞動尊嚴的公正轉型
    2. 打造最小衝突的能源路徑,深化綠能開發過程民主參與
    3. 從部落出發、捍衛土地主權,落實環境正義
    4. 拒絕戰爭加劇氣候危機,停止資助種族滅絕

遊行主辦團體|

台灣氣候行動網絡、綠色公民行動聯盟、地球公民基金會、環境權保障基金會、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媽媽氣候行動聯盟、台灣環境規劃協會、綠色和平、台灣青年氣候聯盟、國際特赦組織台灣分會

遊行協辦團體| 

荒野保護協會、環境正義基金會、環境法律人協會、台灣再生能源推動聯盟、台灣河溪網協會、生態專業技術服務商業同業公會、自然保育與環境資訊基金會、台灣千里步道協會、人禾環境倫理發展基金會、台灣蠻野心足生態協會、台灣勞工陣線協會、台灣職業安全健康連線、消防員工作權益促進會、彩虹平權大平台、台灣人權促進會、民間司法改革基金會、壯闊台灣聯盟、台灣親子共學教育促進會、海線一家親環保協會、五角拌Ngóo-kak、浪人食堂、無家可歸者聯盟、萬華大水溝二手屋、台南新芽、苑裡掀海風、台灣原住民族政策協會、原住民族青年陣線、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台灣行動柴棺龜淨零棄成長推動協會、臺灣社會科學種子實踐協會、台灣巴勒斯坦自由連線、台灣環境保護聯盟、臺灣蜻蜓學會、為野生動物而走行動聯盟、台北市新活力自立生活協會、黑熊學院、台灣伴侶權益推動聯盟、還路於民行人路權促進會、公民監督國會聯盟、台大濁水溪社、台大大陸社、台灣原住民族青年公共參與協會、Fridays for Future Taiwan、Solutions for Our Climate(SFOC)、Protect Our Winters Taiwan、看守台灣協會、台灣樹人會、台灣公民自主發電行動聯盟、綠主張綠電合作社、RE-THINK 重新思考、全球綠人台灣之友會、TIWA台灣國際勞工協會、亞洲公民未來協會、台灣獨立建國聯盟、台灣身心障礙者自立生活聯盟、台大氣候行動社、政大Green24永續社、捍衛全台學權行動、350 台灣、一切從小台灣 Everything Starts Small Taiwan Chapter、台灣永社、島港豐巢、竹塹社區大學(陸續增加中…...)

議題分類: 
本系統已提升網路傳輸加密等級,IE8及以下版本將無法支援。為維護網路交易安全性,請升級或更換至右列其他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