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投書:被就業與觀光綑綁的美麗灣發展魔咒

您在這裡

2014 年 11 月 01 日

您在這裡

文/ 蔡中岳(CET花東辦公室主任

纏訟十年的美麗灣渡假村案,近日再被判決台東縣府於2012年底所補做的環評無效,守護海岸的民眾雖惋惜沙灘已經回不去,仍高呼這是遲來的正義;但縣府與廠商的回應卻依舊是深表遺憾,自認一切合法,會與台東縣民共同領受這般挫敗感,部分地方民意代表也透過報章表達:就業機會沒了,台東觀光發展受到重大阻礙,並支持縣府上訴到底。

就業機會在哪裡?

美麗灣公司曾進行人力募集,當時少數主管級的工作,都要求須有相關大型飯店該職位四年以上的工作經驗,但同時也有洗滌員、行李員、公清組員、服務中心司機的招募,爾後因違建定讞,且再次違法通過的環評又被判停止執行,所以員工陸續離開該公司。不過當時反對團體就提出,同樣的工作機會在台東還有逾百個;在今年七月的東區經貿國是會議中,台東縣觀光協會更提到,因飯店旅遊業成長太快,嚴重缺乏基層洗碗工、清潔工且在地工人人力不足等資訊;可見現況下,提供基層工作機會已經不是地方的需求,要如何創造好的就業可能,才是必須處理的當務之急。

觀光與生活,如何平衡

而這兩年花東強勢興起的觀光景點─台東池上的伯朗大道,今年颱風把金城武樹吹倒後,地主表達很開心,因為那棵茄冬樹本來是要讓牛隻乘涼,種田累了也能在樹下歇息使用,但因為觀光客暴增,不要說休息的地方消失,田裡開始有一堆垃圾,甚至還有遊客踏入一期稻作之中,讓地主生氣不已。但為了當地民宿、觀光業仰賴這棵樹吸引遊客,所以她就以做功德的心態,讓樹再種回來。但由此可見,在地生活民眾的專長從來都不是觀光發展,而是農作,當大量觀光客進來之時,反倒是對生活造成的困擾。

台東縣府在今年把具在地文化脈絡的洞洞館拆除,要改建成大型商業區,花蓮縣則把自己指定為古蹟的福住橋撤銷其古蹟身分,預計以整治野溪之名拆除,並在溪上加蓋,鋪成日出香榭大道;兩縣首長均以推動紅面鴨、熱氣球,不斷向民眾誇耀帶來大量觀光客,並作為政績拚選戰,不反思觀光侷限的同時,或許更多關心地方發展的青年人返鄉,以選票投出心聲支持另類發展,在政治上創造一場改變,將會是翻轉的可能。

延伸閱讀:

分類: 
本系統已提升網路傳輸加密等級,IE8及以下版本將無法支援。為維護網路交易安全性,請升級或更換至右列其他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