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投書:每日4萬遊客蹂躪花蓮

您在這裡

2015 年 04 月 14 日

您在這裡

文/ 黃靖庭(地球公民基金會花東辦公室研究員)

近日網路上的花蓮很不平靜,繼PTT看板Gossiping爆出傅崐萁要在花蓮蓋「十八層地獄主題樂園」的消息後,媒體陸續報導使花蓮縣政府建設處也發表聲明,對外澄清絕無此事,並快速與規劃單位切割。事件演變至此,讓人不禁擔憂縣府與規劃單位在溝通協調和行政程序上是否出了問題,將影響花蓮未來的永續發展計劃。

「花蓮縣綜合發展實施方案」是2011年立法院三讀通過的《花東地區發展條例》下所擬定的規劃案,其上位計劃為行政院頒訂的「花東地區永續發展策略計畫」,該計劃清楚表明花東地區應跳脫西部發展模式,注重自然保育、保護特殊景觀及維護原住民族文化,發展永續的生活、生產及生態環境。

回顧第一期實施方案,2012年花蓮縣府提出的67項計劃幾乎都被經建會(現為國發會)否決,其中令人傻眼的有68億鳳林國際F1賽車場、84億立霧溪口的太魯閣國際旋轉劇場、18億靜浦部落秀姑巒溪口的山海劇場等案,不但佔用原住民族傳統領域,也完全未考量在地發展脈絡,並於現階段第二期的規劃中捲土重來,再再顯示縣府根本不理會策略計劃的精神。

應該跳脫西部模式

目前縣內知名的鯉魚潭區域,規劃有纜車、水舞設施及水域運動推廣訓練中心三大開發案,此三案合計預估2019年遊客會增加至1200萬人,平均一天會增加4萬人(約1000輛遊覽車)湧入這面積約100公頃優美的內陸湖泊,如此毫無總量管制的規劃,完全違背環境承載與均衡的核心意識。

193縣道北起三棧經由七星潭、南濱到市區,是花蓮最美的縣道之一,也是自行車愛好者的旗艦騎乘路線,沿途美崙海濱大道更是全台灣最美的城市綠帶,現行規劃要將七星潭—南濱段拓寬為30米的四線大道,將車潮導引至花蓮市的心臟地帶,如此短視愚蠢的基礎建設,不僅破壞城市綠帶,更讓外來車潮塞爆市區,毀掉當地人民的生活品質。

環境永續與發展是可均衡的,不是零和的競爭關係,縣府和規劃團隊應跳脫西部發展思維,秉持環境永續原則,進入花蓮族群歷史文化演變脈絡,思考花蓮未來發展的步調,規劃合乎生活、生產及生態永續的綜合發展實施方案。


延伸閱讀

分類: 
本系統已提升網路傳輸加密等級,IE8及以下版本將無法支援。為維護網路交易安全性,請升級或更換至右列其他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