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私觀點>放眼淨零 聚焦空污政策的能與不能

您在這裡

文/葉品咸(地球公民基金會議題部專員)
2023 年 03 月 10 日

您在這裡


(蔡志杰攝)

這幾年來,環保署時常宣傳空氣品質改善有成,各種污染物質指標降低的政績,另方面卻又不時耳聞環保團體對空氣污染提出警示,要求高污染產業、政府部門拿出改革決心。這樣一個看似矛盾的場景,不免讓市民心中充滿疑問,到底中南部的空污有沒有改善,是環保團體在刻意醜化污染源及政府政績,還是政府對於空氣品質擦脂抹粉、過度美化?

地球公民基金會與國科會整合型研究計畫「探尋石化高雄的永續與公正轉型路徑—從知識到行動的整合型研究」中山大學社會系副教授邱花妹團隊於3月22日共同辦理「淨零改革時刻--告別空污、刻不容緩」講座,邀請環保署空保處處長蔡孟裕說明空氣品質改善近況,同時邀請台灣環境教育協會理事長張豐藤、臺灣大學公共衛生學系助理教授張弘潔以及地球公民基金會副執行長王敏玲共同與談,探討空污政策的虛與實。

空氣品質有所改善 政策須多管齊下

環保署空保處處長蔡孟裕表示,近年來在政府多管齊下的努力,空氣品質確實有所改善。2018年《空氣污染防制法》(以下簡稱空污法)修法後,環保署陸續完成了諸多法規的研商修正,刻正進行四年一次空氣污染防制方案檢討中,推動各項政策可望系統性改善空氣品質。蔡孟裕強調,連結到現行《空污法》第三十條操作許可的展延、第六條削減的相關規定後,讓防制計畫終於長出「牙齒」,政府更能有效進行管理。有關近日民間對於空污費的批評,蔡孟裕也坦言費率確實尚未追上防制成本,然而費率訂定的考量依《空污法》第十七條第二項,仍須考量空氣品質現況、污染源、污染物、油燃料種類等因素,會逐步進行檢討。

空污費未能刺激設備製程改善 恐淪贖罪券

台灣環境教育協會理事長張豐藤解釋空污費在整體空污防制的作用。張豐藤認為,空污費率應該要能刺激廠商投資污染防制設備,否則這樣的政策工具只會淪為贖罪券。針對本次空污費修訂,雖新增大戶級距,但整體費率仍應追上防制成本,光討論大戶並無太大作用。

另外,在有害空污物種中,甲苯、二甲苯僅加徵五元,政府長期以沒有替代物為藉口,實難接受。張豐藤質疑,政府難道不是應該透過經濟誘因,讓廠商開發出新的製程或替代物嗎。面臨2050淨零碳排目標,張豐藤認為廠商面對碳排及空污改善問題,遲早都要做出改變,否則在外銷市場恐寸步難行。

空品數據美化 造成民眾輕忽空污危害

地球公民基金會副執行長王敏玲則拿出高雄橋頭糖廠一隅的照片,點出糖廠是市民時常舉家遊憩的地方,可以聽現場表演、散步、參觀古蹟建物。然而多數市民並不知道這樣綠蔭如蔥、具歷史文化背景的地方,空污是嚴重的,很多市民享受戶外活動時,仍不免受到「紅害」侵襲。

王敏玲指出,政府公布的空品數據有許多眉角「達標並不代表就有好空氣」。部分縣市採計測站的選定大有問題,以屏東為例,將屏東、恆春站兩個測站平均計算,等於把國家公園等級空氣品質列入平均,當然造成數據美化。如此將造成民眾對於空污現況的輕忽,對健康有所傷害。

此外,王敏玲提醒本次空污費修訂,氮氧化物的大戶級距門檻過於寬鬆,應加嚴管制,氮氧化物是 PM2.5及臭氧的前驅物,且國衛院最新研究指出,是影響全台氣喘急診的指標污染物,社會大眾應該有所警覺。

空污對脆弱族群影響甚鉅 政府應盡速投入資源

臺灣大學公共衛生學系助理教授張弘潔則關注空污費分配正義議題。從空污費經費缺口及優惠費率試算出發,她引述國外研究報告,認為環境稅對於有稅收補助的大型國營事業影響有限,因此需要其他治理方式。另外也以兒童健康角度分析,一歲嬰兒呼吸量超過成人五倍,在污染空氣的毒物暴露程度更高,空氣污染對兒童將造成不成比例的傷害。

張弘潔憂心現行法制下,空污費難以用於脆弱族群,政策對於相關族群的防護措施更是不足,以校園、幼兒園室內空品監測來說,政府如無挹注資源,政策推動當然窒礙難行。張弘潔以南韓政府為例,說明其近年對於校園空污改善的努力,包括將相關規定入法、對高中以下進行室內空品強制監測、綠建材使用、上下學時間調整等,都是我國可以借鏡的。

主持人中山大學社會系副教授邱花妹總結,今日講座有不少空污政策與相關作為的說明,也有民間提出的許多觀點,雖然還有很多待討論與追蹤的課題,但也是開啟大家對於淨零與空污防制計畫討論的重要時刻,透過與公部門的直接對話,希望更多公眾與市民朋友持續來關心這些重要的環境議題。

分類: 
本系統已提升網路傳輸加密等級,IE8及以下版本將無法支援。為維護網路交易安全性,請升級或更換至右列其他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