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對老舊核電重啟!勿將公投作為政治工具!
您在這裡
您在這裡
反對老舊核電重啟,勿將公投作為政治工具!(李宇恩攝)
核三廠才剛於5月17日除役,日前民眾黨立院黨團突襲式提出兩項全國性公投提案,其中一項為核三延役公投,意圖要使核三未來能再重啟運轉,民眾黨與國民黨在立院聯手共同推動,力拚於今(20)日完成三讀程序。民眾黨團匆促提案,並以立院多數表決強行通過,無需經過公民連署的過程,目的僅為趕上八月舉辦公民投票。民眾黨主席黃國昌與前主席柯文哲,過去皆曾公開承認「核廢無解,核災風險、核電不可用」,如今卻集體背棄承諾,聯手推動高風險的核電。
針對立法院今(20)日表決通過「您是否同意第三核能發電廠經主管機關同意確認無安全疑慮後,繼續運轉?」的公民投票案,經中選會公告後,將於今年8月23日舉行投票。
民眾黨公投目的為重啟日前已經停機除役的核三廠,而我們為何反對核三重啟?全國廢核行動平台提出四點理由如下:
一、重啟核電曠日廢時
全球核能產業已顯示出衰退趨勢,並非應對氣候危機的解方。以美國為例,核電機組數量自2010年的104座減至目前的94座,其中有10座在尚未達運轉執照期限前除役,主因即為高昂成本與無法與再生能源競爭。即使是核電大國,也無法逆轉產業衰退。若要延長現有核電廠運轉年限,更需面對繁複的老化分析與安全審查。美國核管會雖稱延役審查需22至30個月,但實際情況從16個月到逾11年不等,端視個案老化與安全挑戰之複雜程度。反映出核電延役並非單純行政程序,而是一場曠日廢時的工程與審查馬拉松。
回顧台灣經驗,核一廠2009年提出延役申請,歷經7年最終仍撤案。日本敦賀核電廠二號機因斷層穿越,延役申請9年後遭否決。如今核三廠面對的風險更甚,不僅位於恆春斷層帶,斷層甚至穿越廠區內,即使公投也難以讓一座已有40年壽命的核電廠再運轉數十年。
二、核電延役成本高昂
核電延役不僅無法節省成本,反而會造成巨額支出與更棘手的核廢料問題。以美國加州魔鬼谷核電廠為例,其僅為延役五年,就向美國聯邦政府申請高達14億美元(約新台幣461億元)的貸款,而整體延役運轉成本更高達118億美元(約新台幣3892億元)。換算成電價,每千度電甚至高達新台幣3331至4321元,遠遠超過再生能源的平均價格。
此外,重啟核電廠也意味著更多用過燃料棒的產生,而台灣至今尚未有高階核廢料的最終處置場。根據台電估算,六部機組運轉40年將產生約4731公噸(tHM)用過燃料棒,目前雖已提撥新台幣1314億元作為最終處置費用,但與其他國家相比顯然偏低。以日本為例,總量約1.9萬噸的核廢處置費用預估為新台幣7740億元,平均每公噸為3900萬元;而台灣僅為約2600萬元,恐有低估風險。一旦延役後製造更多無法處理的核廢料,只會造成新一波核廢料存放空間危機。
三、核三重啟風險巨大
核三廠若要重啟,需全面檢討設備老化與安全升級策略,並經核安會逐項審查,整體程序恐需3至5年甚至更久。此外,核三為壓水式反應爐,運作壓力高於核一、核二的沸水式設計,對圍阻體與蒸汽產生器的安全要求更為嚴苛。歐美多國壓水式反應爐曾因材料疲乏與腐蝕問題而更換蒸汽產生器,相關製造與安裝常耗時5年以上。
若要重啟必定要更換蒸汽產生器,但更換過程難以確保一定成功。以美國為例,佛州水晶河核電廠因要更換蒸汽產生器,在圍阻體上開一個洞,導致結構裂損,修復成本超過30億美元(近1000億元台幣),最終宣告放棄延役計畫。核三廠若重啟,不僅面臨地質風險,更可能重演高風險、高耗費且無法預期結局的失敗案例,顯示其延役工程並非可行方案。
四、核電無助能源韌性
在野黨主張核電有助強化能源韌性,但國際趨勢早已顯示相反事實。2024年全球核電佔比降至9%,為45年來最低。同期,全球再生能源新增發電量達8580億度,遠超核能,光是太陽光電即貢獻4740億度,年增率高達29%。再生能源分散、靈活、擴張迅速,早已成為真正能因應氣候變遷與供電挑戰的主力。
更關鍵的是,核電在地緣政治與軍事衝突下的脆弱性。2022年俄烏戰爭中,札波羅熱核電廠遭佔領並成為軍事基地,設施與人員頻遭威脅,顯示核電廠在戰爭中可能成為攻擊目標。多數核電廠的冷卻系統與控制室皆設於一般建築,缺乏防護,一旦遭攻擊或電力中斷,後果不堪設想。
從經濟、程序、風險與戰略角度來看,核電都不應作為強化能源韌性的首選。台灣應加速發展再生能源與電網彈性,才能真正打造符合未來需求的能源安全體系。
反對老舊核電重啟!勿將公投作為政治工具!
全國廢核行動平台主張,在野黨勿將能源議題作為政治抹黑、鬥爭的工具,台灣歷經四十年,好不容易等到核電屆滿期限除役,老舊核電不應再重啟,台灣針對核電相關公投次數已是全球最多,政策反覆不利於長期的能源政策穩定,民眾黨與國民黨過去都曾因核災風險反對核電,如今卻出爾反爾,甚至迴避、不願負責提出台灣整體能源政策,也不顧核廢料對環境的萬年影響,只知眼前利益攻訐政敵,把人民安全、核電風險視若兒戲,將公投作為影響罷免,遂行政治鬥爭的工具,公投經中選會公告後若如期舉辦,全國廢核行動平台將邀請公民社會團結力抗,迎戰公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