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視地方需求、草率送審環評的土地炒作遊戲——都蘭ATT渡假村開發案

您在這裡

文/地球公民基金會花東辦公室議題部專員 梁聖岳
2025 年 07 月 04 日

您在這裡

20250625_001.JPG圖一、 開發基地位於都蘭五線的海階平台上方,旁邊是崩塌的懸崖,下方的加母子灣是部落重要的漁場。(地球公民基金會提供)

大片土地的海階旁邊有一道懸崖,銀合歡和五節芒佔領了懸崖的邊緣,崖邊軟弱泥岩與破碎岩塊等待雨水召喚入海。停工的別墅正在跟海風、雨水和侵蝕作用進行時間的賭注。

這是位於’Etolan(都蘭部落)南方的Kakalahay—意思是大片的土地。Kakalahay是都蘭部落重要的耕作空間,是東海岸沿線少有的平坦土地。從衛星地圖俯瞰,可以看見散落在海階之上的阡陌田野與房舍,把視野拉遠,則可以看到都蘭鼻環抱著Kamot(加母子灣),再稍微調整,會發現都蘭山是這一切的依靠,有幾條野溪流過Kakalahay把海階像蛋糕一樣切開,河海洄游的鰕虎、湯鯉重新連結了抬升的陸地與大海。

但早在10多年前,吸引力集團(以下簡稱ATT集團)已經收購Kakalahay(五線)地區的土地,2016年提出「台東縣南都蘭段休閒渡假村」規劃,於2024年改名為「都蘭休閒渡假村」開發計畫。根據最新的環評書件內容,ATT集團預計開發近7公頃的渡假村,興建多棟大樓,包含18間私人Villa、7棟高達6層樓的養生會館與休閒旅館。此開發案,將於今天2025年7月04日迎來第三次環境影響評估(以下簡稱環評)審查。(請參閱附件一、ATT「都蘭休閒渡假村」開發計畫大事記)。

在多年持續追蹤此開發案的過程中,我們發現這是一個在崩塌地上頭,脫離地方需求與現實脈絡的大型渡假村開發案。開發單位ATT集團無意面對地方、理解’Etolan(都蘭部落)的歷史與文化,開發單位製作的環評書件也沒有認真看待、討論東海岸的環境課題與因應對策,讓此案成為另一個「外來者想要建設地方」的土地炒作遊戲。

20250625_003.PNG圖二、都蘭休閒渡假村全區7公頃,18間私人Villa、7棟高達6層樓的養生會館與休閒旅館建築立面示意圖(資料來源:本案環評說明書第5-8頁)

後山地王的野望

ATT集團從2016年首次的地方說明會,到2024年送入中央環境部的環評初審,歷次的說明會皆在遠離都蘭部落20公里外的東河鄉公所辦理,會中除了邀請當地縣議員與開發業者唱雙簧,也動員非都蘭部落的居民參與,而承受最多衝擊的都蘭部落,卻始終得不到說明與溝通的機會。

「都蘭休閒渡假村」開發案的問題,不僅是環境破壞而已、毫無誠意與地方溝通、沒有尊重部落發展模式、無視都蘭部落歷代生活於此的事實,ATT集團只有粗暴地提出開發計畫,尋求資金,想盡辦法取得環評、興辦事業、土地變更...等相關許可,犧牲都蘭的水源、遺址、文化與海洋,只為了成為「後山地王」。

然而後山地王的野心並不僅止於都蘭的開發案,台東的鐵花村、花蓮的東大門ATT集團都曾經宣佈要投入商圈開發規劃,但ATT集團得標一年半後,鐵花村的標案未履約就被台東縣政府沒收1,000萬元的保證金,而東大門的「饗食劇場旗艦店」則只存在於集團的官網而已。

甚至2024年4月3日花蓮經歷了大地震之後,最令人譁然的新聞之一,就是ATT集團與新東陽兩大集團在花蓮七星潭北側月牙灣將開發30多公頃、3,500多間房間、引入7,000多名遊客的大型渡假村開發案。

為了迴避當地的環評門檻--超過10公頃需進行環評,此七星潭開發案切分為7案送件,如果成功開發,七星潭沿岸將長出7大棟高達60~80公尺高的大樓。當時花蓮縣府對此7案之環評與集團間交叉持股的問題感到疑慮,要求業者加以說明而暫緩,也讓七星潭月牙灣的海岸暫時得到喘息。

顯然,開發的消息帶來的並不是地方的繁榮發展,而是被各種虛幻願景欺騙後的相對剝奪感。

20250625_002.JPG圖三、ATT集團原先在花蓮七星潭月牙灣規劃並分割送審之七大開發計畫模擬圖(資料來源:ATT集團官網截圖)

渡假村開發衝擊部落,用水量漫天喊價

自來水不足,是都蘭部落面臨大型開發最擔憂的問題之一。因為都蘭部落位於該自來水管路供水的末端,時常發生水壓不足的狀況,當地的自來水主要仰賴成功鎮Kinafukaw (富家溪)上游的淨水廠,該水廠供應成功與東河兩鄉鎮。

ATT集團在2018年第一次送交環評報告時,規劃的每日用水量達到945公噸,將近當地供水系統1/10的量體,但由於開發基地位於管線末端,需要擴管才得以支持其用水。後續本案屢屢因為搶水的問題登上媒體版面,於是在2025年送交的版本中,將每日最大用水量大幅下修至145公噸,不到原先的1/6。

前後版本的用水量超過6倍的差距,開發面積7公頃與容積率等規模不變,依然有7棟休閒旅館與養生會館再加上18棟豪華別墅villa,但規劃的房間與用水、人口則少了一半多一點,從1,226人下修到580人,房間數則從327間下修到186間,讓人無法理解,其用水量的估計是否有任何科學或數據基礎,還是只是漫天喊價。

環說書年份 房間數 用水人口數 最大用水量/日
2018環說書 327間 1,226人 945CMD
2024環說書 252間 882人 215CMD
2025環說書 186間 580人 145CMD

表ㄧ、都蘭休閒渡假村歷次環評說明書房間數、用水人口、最大用水量變化。

ATT集團除了大幅修改用水數據來表達對於水情擔憂,其他地方則完全看不出來有解決用水問題的意願。因為環評報告中的長期水文資料是來自與Kakalahay完全無關的卑南溪流域,完全無法回應水源是否足夠,以及是否得以承受開發的污染。

來自Kakalahay的野溪,最後都會流進距離開發基地不到300公尺的Kamot(加母子灣),但將在海邊開發7公頃渡假村的環評報告中,卻沒有任何關於加母子灣海域生態調查以及提出對策,更忽略了渡假村每日上百噸的廢水排入海中導致污染,以及溫度、鹽度、營養物質改變而產生的衝擊,任憑珊瑚礁生態系自生自滅。

不僅如此,本案在2024年改名再次送審環評,但報告最初所呈現的生態資料卻是調查於2020年,而且僅有兩季次的調查。過時且頻率不足的調查報告,根本難以呈現當地環境現況,更無法掌握當地野溪魚類洄游的動態,以及秋季猛禽過境的情況。開發單位ATT集團更沒有針對開發基地下方的海岸公路崩塌,增加地質鑽探、提出保全措施與監測計畫。

20250625_005.JPG
圖四、崩塌地的上緣就是即將開發7公頃渡假村的範圍,下方是花東海岸公路,每逢大雨就有崩塌的風險。(地球公民基金會提供)

ATT的環評報告淪為作文比賽與數字遊戲

除了用水規劃與生態調查十分荒謬之外,開發單位ATT集團提出的開發必要性更令人難以理解。

開發單位ATT集團在2024年的「都蘭休閒渡假村」環說書喊出,在不到10年後的2033年,台東觀光旅館的需求,將從目前813間成長約4倍到3,131間。在2025年的版本,開發單位不再以房間數為目標,改成遊客數,喊出在2036年台東縣將有1946.2萬人次前來旅遊,但回看資料,台東遊客歷年最高的2023年也僅870萬人,開發單位是如何模擬推估10年後遊客成長2.2倍至1946萬人呢?令人匪夷所思。如果我們回看過去10年,台東縣觀光旅館的房間數成長不到百間,而且住用率始終在5成上下徘徊,一般旅館在2017年前後成長到7,000多間,但住用率卻從將近6成跌落3成多(請參閱圖五),甚至就業人口也未見顯著成長,以上數據說明當地旅宿產業缺乏的並非房間,而是住客。諷刺的是,在海岸邊大興土木,破壞當地的自然、生態與觀光資源,並不會帶來更多的遊客。

20250701_001.jpg
圖五、台東縣近10年一般旅館相關統計數據(上述數值皆為該年度12個月分之平均值)資料來源:交通部觀光署旅宿業相關統計,詳細數據見(附件二)。(地球公民基金會 製圖)

ATT「都蘭休閒渡假村」開發案目前在環境部經歷兩次環評審查(2024/06/12、2024/11/01),會議中環評委員與民眾莫不對於開發單位荒謬的報告內容感到無奈。縱然我們期待開發計畫在環評程序中透過來回的溝通,能夠修正出一個彼此可以接受的版本,但我們始終看不到ATT集團因應環評審查意見,而有減輕環境影響的相關規劃。

這兩次的環評審查,發現ATT集團連前一次審查會議要求的事項都無法達成,更不願意誠實面對缺水與旅宿需求成長放緩的事實,如何讓環評委員、在地居民及社會大眾相信開發單位ATT集團給出的環評承諾?淪為作文比賽與數字遊戲的環評報告,讓在地居民、公民團體與環評委員難以依據切實的資料提出判斷與建議,無法促成有效的討論,更是破壞了環評的精神與功能。

讓環評發揮功能,驅逐炒地開發的惡靈

在財團成為後山地王的路上,最重要的關卡就是環評審查,因為這是少數有公民參與及公開的審查程序。面對ATT集團「都蘭休閒渡假村」開發計畫將於7/04進行第三次審查,除了環評委員的專業意見之外,也需要關注東海岸的公民一同參與,讓做出環評決議的環境部知道有很多人從不同面向在關心這件事情,也讓列席的觀光署聽聽他們核定的荒謬開發計畫有多荒謬。

20250625_004.JPG圖六、五線Kakalahay的海階平台、都蘭部落與都蘭鼻除了「無敵海景」之外,有更多值得我們認識、理解的文化、歷史與故事。(地球公民基金會提供)

兩個正在接近的板塊,讓大地持續長高與顫動,海浪日復一日的拍打在礁岩海岸,而潮池中劇烈變化的溫度、鹽度等環境條件,就像東海岸這幾年的命運。隨風而來的,可能是入侵種銀合歡的種子,也可能是投資的機會與大型開發的風聲;長在地上的,可以是樹木與農作物,也可以是土地的價格與鋼筋水泥。

期待未來,我們不會只剩下「商機」一種方法,來量化土地的價值。也許有一天,我們可以用在水邊現蹤的食蟹獴、掠過天空的猛禽、河海洄游的鰕虎、加母子灣的珊瑚,還有那些在土地上所開出的花朵,來重新丈量這大片的土地。


附件一、ATT「都蘭渡假村」開發計畫大事記

2010年間 開發單位ATT集團陸續收購都蘭五線地區土地。
2016年 開發單位ATT集團提出「台東縣南都蘭段休閒渡假村」開發計畫。
2016年7月 開發單位ATT集團於東河鄉公所舉行「台東縣南都蘭段休閒渡假村」第一次說明會。
2017年7月 ATT集團未履行「台東縣政府鐵花村魅力商圈」標案遭解約。
2018年4月 《環境影響評估法》施行細則修正,本案主管機關應轉移為中央環保署。
2018年5月 台東縣政府召開「台東縣南都蘭段休閒渡假村」第一次環評審查會,決議補件再審。
2019年5月 開發單位ATT集團於東河鄉公所舉行「台東縣南都蘭段休閒渡假村」第二次說明會。
2019年10月 環保署召開「台東縣南都蘭段休閒渡假村」第一次程序審查,確認本案主管機關由台東縣政府轉移為中央環保署。
2023年4月 開發單位ATT集團於東河鄉公所舉行「台東縣南都蘭段休閒渡度假村」第三次說明會。
2024年6月 環境部召開「台東縣南都蘭段休閒渡假村」第一次環評初審,審查結論補件再審。
2024年11月 環境部召開「台東縣南都蘭段休閒渡假村」第二次環評初審,審查結論特別提及開發單位應加強書件品質。
2025年6月20日 開發計畫於2024年改名為「都蘭休閒渡假村」,環境部召開第三次環評初審,預期將產生

附件二、台東縣近10年一般旅館相關統計數據

年份 間數 住用率 平均房價 員工人數
2024 7,457 31.36% 2,211 1,784
2023 7,521 35.11% 2,423 1,899
2022 7,681 35.11% 2,410 1,834
2021 7,658 27.15% 2,191 1,828
2020 7,631 40.33% 2,098 1,875
2019 7,497 45.14% 1,824 1,767
2018 7,263 40.93% 1,878 1,820
2017 7,127 43.9% 1,959 1,947
2016 6,579 48.84% 1,960 1,508
2015 5,884 58.12% 1,911 1,760
2014 5,172 64.75% 1825 1,552

上述數值皆為該年度12個月分之平均值)資料來源:交通部觀光署旅宿業相關統計,製表:地球公民基金會


本文為2025年6月25日獨立評論@天下投書:梁聖岳/忽視地方需求、草率送審環評的土地炒作遊戲──都蘭ATT渡假村開發案

本系統已提升網路傳輸加密等級,IE8及以下版本將無法支援。為維護網路交易安全性,請升級或更換至右列其他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