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場講座邀請《有靈.原民植物智慧》作者—鄭漢文校長,帶領我們從植物的視角,走進台灣山林與部落之間的生命連結。
土地與生物保育

議題內容總覽
2025.04.14
邀請關心野生動物、樂於討論的志工夥伴,一起深入了解路殺議題,思考如何讓道路更安全、環境更友善。
2025.04.08
「生態綠領就業」促進生物多樣性的工作除了大家熟知減少能資源的耗用和污染等產業,還有那些可能創造多少有尊嚴的工作類型?要達成這個目標,從資源的挹注及公正轉型的思考下,政策如何引導與配套,而公民可以如何參與?
2024.09.13
影片紀錄在高雄燕巢的「楊安和」先生及務農的一家人,從事超過25年有機棗子栽培,不只沒有使用農藥,更堅持不殺生--抓蟲放生、只用純素的有機堆肥,累積了獨特的照顧土壤,與生物和與天地萬物共生共存的農業技術和生活哲學。「阿仁」,一位高科技業工程師,夢想將城市廢棄的落葉與果皮菜渣,化為連老鼠都肖想偷吃的「有機堆肥」。但深陷在混雜著塑膠垃圾的土壤中,膠著在夢想與現實中。
2023.11.16
本場講座,郭華仁老師將從他的經驗與實踐出發,與我們分享在極端氣候的情境中,農業如何可能作為消弭衝擊的策略─關心農業發展的你,千萬不能錯過。
2023.11.07
《南橫公路與天地十三年拔河》,紀錄南橫二十多年來人與自然的對話之後。這場踏查將由傅志男、李根政兩位大叔將引路,帶大家走一趟南橫公路前往桃源鄉梅山口。
2023.10.14
南橫公路修了又斷、斷了又修。「面對環境的變動,我們要以什麼樣的姿態生活?要怎麼調適?他從23年前開始記錄南橫公路,與夥伴進行長期、定期的生態調查,為的是更了解這片土地。
2023.09.22
南橫過去在南台灣扮演的重要的環境生態教育功能,早期地球公民時常帶著關心環境的民眾踏上南橫認識生態、水資源等自然觀察,也留下許多影像。海拔從零攀升至近三千米,在河谷與山野中這條公路面對著不只是地形崎嶇,也面對著台灣猛烈的氣候個性。
2023.09.20
陽光抵達的部落,是年輕人們可以歸返的所在。這是我們從鎮西堡學到的第一件事情;時間不應只是等於金錢和效率,時間應當用來醞釀奇蹟。這是我們從鎮西堡部落學到的第二件事情;將財富存進土地,而不是存摺裡。這是鎮西堡教我們的第三件事情。
2023.05.11
鎮西堡部落,對一般人來說的偏遠難及之處,在泰雅族語境中,卻是清晨第一道曙光抵達的獵場,象徵著富饒與生命。原始檜木林屹立在鎮西堡的土地上、有機作物在鎮西堡的耕作區茁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