棄民與隱蔽 福島的現在

您在這裡

2014 年 07 月 18 日

您在這裡

文/ 李淑君(CET義工)

2011年3月13日福島核災後,原住在福島縣郡山市的昌子女士便帶著正就讀高中與小學六年級的兩個孩子從福島縣郡山市搬來台灣台中自主避難。昌子來到台灣的原因為「受污染的食物已經在日本國內流通了,學校的營養午餐裡也有福島或其它週邊縣市所生產的食物,震災後的瓦礫,特別由東北運送到關西去燃燒」,輻射的散發使得大阪週邊的放射線量突然產生了變化,當地居民的健康遭受到危害,昌子在演講中便談及福島核災後「棄民與隱蔽」以及日本的另一張臉。

昌子從二戰日本的原爆談起,提到二戰後日本受制於美國壓力,隱蔽了輻射汙染的訊息,甚至使環境受難者成為原爆後的棄民。1945年9月美國科學家團隊來到日本,當時聲明「在廣島和長崎該死的人都已經死了,現在已經沒有任何因核爆輻射線而病痛的人了」,隱蔽了輻射危害的事實。事實上當時活下來的核爆受害者約30萬人,其中約5萬人在1950年前死亡,1950年代核爆受害者的第二代推算約有60-70萬人。

廣島與長崎在原子彈爆發之後,美國為了調查殘留輻射線的影響設立「原爆傷害調查委員會(ABCC)」前來調查,但所有資料都被隱蔽未被公開,ABCC也未對輻射受害者進行醫療,只是將所有資料送回美國當作軍事研究用途。從二戰後原子彈爆發的受害者到今日的福島核災受害者,政府都為了安定的表象,不斷強調「沒事的,不是什麼嚴重的事,請繼續過普通的生活。」,甚至沒有提供應有的醫療和照護資源,而這種「隱蔽真相與核災棄民」的現象在2011年3月11日福島核災再次發生。

信任與健康的雙重瓦解

昌子女士提到福島核災2011年至今三年來,18歲以下的孩子已經出現甲狀腺癌、甲狀腺囊包的病例,居民也出現大量流鼻血、視力變差、兒童罹患白內障、腳骨疼痛的案例,福島民報的訃聞欄與昌子女士私人收到訃聞的數量也大幅增加。2013年埼玉縣及福島縣的柿子、水蜜桃、魚、蔬菜都受到輻射汙染而出現畸形或變得巨大,對輻射反應最快的昆蟲與植物在這三年已經開始出現畸形案例。

昌子女士在自己的文章中提到「核電廠爆炸後,我曾經回到位於郡山的家幾次,我戴著帽子及口罩,即使在那只有短短的半天時間,都會覺得頭很痛,離開那裡後,我會把身上穿的衣服,鞋子都丟棄,到達避難所之前,也會把車子洗過,當年六月我回到郡山和朋友見面,我的朋友告訴我許多孩子都有嚴重的流鼻血病症,甚至連枕頭都染成了紅色,不停拉肚子、胸口疼痛、經常性頭痛、過敏症狀變得更嚴重、臉就像被晒傷一樣紅紅、視力變差…等都是核電廠爆炸後當地居民身上所發生的病症,從那之後,生病的人數就一直不斷地增加」。

此外,核災難民除了身體實際受創,更有人際關係以及情感的拉扯與拆散。福島核災發生後,許多家庭因為丈夫留在原居地工作而與避難的妻兒分隔兩地,更有許多家庭因為夫妻對於核災的危機感不同,造成人際關係的拉扯與拆散,福島核災後被迫分隔兩地或離婚的家庭高達48%。昌子女士說「核電廠在成立初期就已經分斷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一次,因為那時候有贊成建設的人和反對建設的人,有拿到錢和沒拿到錢的人,發生核災後又再度引起一次人們之間的分斷」,而一些自主避難的女性也因為離鄉背井避難三年後,經濟、工作出問題與生活困頓,而出現自殺案例。

飲鴆止渴的「復興」之路

以上種種福島現狀未被正視,日本政府依舊在核災後不斷地對人民說著輻射量「對人體沒有直接的影響」,甚至隱蔽核災事故時放射線是怎樣擴散的訊息,在訊息不透明下導致更多居民未能進行預防而受到輻射的曝曬。政府不斷宣導核災事故的三十公里外便是安全的,不承認放射物質所導致的重大傷害,甚至提出「復興」計畫,鼓勵居民回到福島振興地方經濟,更向全國號召「吃福島的食物來支援他們」、「吃輻射汙染食物來支援生產者」,並邀請傑尼斯等藝人為受汙染食物宣傳。

「吃含有輻射線的食品就是團結嗎?」昌子強烈質疑。

此外,日本農會亦以保護地方農業為名,要求市政府向所有學校指定營養午餐全面採用福島縣的米,今日全日本的營養午餐都積極使用福島縣的食材。「復興」方針中,還包含舉辦大型活動來宣傳災後的安全。如2011年11月20日,為宣傳福島的安全而舉辦馬拉松活動,活動從高輻射線量的白河市總合運動公園起跑到福島市縣政府,事實上整段路線的高輻射量地區甚至超過高線量,活動罔顧了參加者有一半約800人是未成年的孩子,在馬拉松過程因為放射性下降物會隨塵土飄起,使得參與馬拉松的青年在運動呼吸中受到更多放射線輻射汙染。

除了飲食之外,「復興」方針中政府更提出「早期返鄉者可以得到90萬元日幣」,強調福島的居住安全以及居民不再需要避難,但與此同時,政府高官的家屬卻大批移居國外。

今日福島每天依然在排放受到核汙染的廢水,而到處豎立「已經除汙」的招牌,其實只是汙染隨著清洗的水流被移動,汙染是被移動到他方而不是被完全去除,政府官方卻不斷隱蔽真相並麻痺居民的危機意識,來達到社會安定的假象。如小學教育教導學童「將來有一天班上的同學中有兩個人就會有一個人得到癌症,三個人之中就會有一個人死掉」,從教育宣傳中稀釋、麻痺核汙染的危機。

福島今日可以看到郡山市公園的告示牌標告標示「小學以下孩童請不要使用,國中生一天只能使用一個小時」,小朋友隨時配戴著Glass Badge來統計輻射量(不是為了治療或警示,而是為了數據的收集);福島縣的學校旁、兒童公園旁堆積了一袋袋黑色塑膠袋裝起來的放射性廢棄物,卻沒有用任何圍牆隔起來,三年下來,黑色塑膠袋已經風乾腐壞,裡面的輻射沙塵外洩卻沒有處理。

日本政府的災區「復興」問題重重,罔顧居民的人權與生存問題,應從身體疾病、居住安全、自主避難、食安問題等,去極力正視福島災後的種種問題以及落實人權的「復興」行動。

* 本文為7/5講座「棄民與隱蔽,現在的福島」記錄報導

 

參考資料: 

1.台灣東亞歷史資源交流協會,《棄民與隱蔽的歷史》,Eaphet核電讀書會,社團法人台灣東亞歷史資源交流協會發行,2014年1月31日。
2.《現在的福島》,Eaphet核電讀書會,社團法人台灣東亞歷史資源交流協會發行,2014年1月26日。
3.昌子撰寫,李欣婷翻譯,〈福島核災後來台避難〉,社團法人台灣東亞歷史資源交流協會網頁。

本系統已提升網路傳輸加密等級,IE8及以下版本將無法支援。為維護網路交易安全性,請升級或更換至右列其他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