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人之島屬於人(Tao)

您在這裡

2016 年 08 月 21 日

您在這裡


文圖/文藻外語大學畢業生陳冠伃(地球公民基金會實習生)

過去我曾經以為,因為核廢料放置在蘭嶼,蘭嶼人接連享受到相當多的社會福利及相關優惠。當地居民應該對於核廢料不會有太大的反彈。但在這次的核廢論壇談論過程中,不僅可以看出蘭嶼人迫切想將核廢料遷出蘭嶼的決心,也能從蘭嶼人邏輯性的提供論述及建言,了解蘭嶼人在核廢料議題下了十足的苦心。

台灣推行核電政策至今,核廢處置問題停擺,近幾年來因全民反核意識高漲,全國廢核行動平台也決定舉辦「民間核廢論壇」,廣納民間意見及訴求。此次蘭嶼之行,目的就是為了辦理蘭嶼場論壇,也藉此跟當地居民有更進一步的認識,並以更不一樣的角度認識這塊土地。

議題討論談及激動處時,蘭嶼人不時在言論中穿插族語和手勢,表示其關切的心情。但有時卻選擇彼此眼神相會,相視一笑。對我來說,那一笑不僅笑出了蘭嶼人樂天知命的性格,卻也是對這長達三十多年的抗爭,表達更深的無奈與難過。

核廢論壇蘭嶼場討論現場

蘭嶼人一再被迫面對過去政府種下的惡果,獨自承擔核廢料在蘭嶼造成的毒害。眼睜睜的看著過去世代留下來的土地,一再受到污染與迫害。聽著他們控訴親友罹癌人口漸增、作物收成不如以往時,總是想著若是核廢料換成放在自己的家鄉,我必然無法接受這樣的事實。

蘭嶼低階核廢料儲存廠

對生活在台灣的我來說,在自己家鄉健康自在的成長,當然是再理所當然不過的事。

但對蘭嶼人來說,想要在自己家鄉土地上健康的活著,居然是一件這麼困難的事情。

在論壇現場聽取蘭嶼人訴求時,心裡其實多了一份訝異。但同時,卻也對自己這份訝異感到羞愧。受過去教育及媒體的影響,對於原民總是多了一層負面的刻板印象。在過去看到任何不平權的議題和資訊中,自己也對歧視深感痛惡。但這次卻在不知不覺當中,也成了歧視他人一員。

在蘭嶼的最後一天,碰巧蔡英文總統也到蘭嶼討論原民自治及核廢料議題。討論現場只邀請部分達悟人參加,其餘像是蘭嶼青年行動聯盟等則未受邀請、也不開放現場參加,於是不得其門而入的蘭嶼人便三五成群至場外進行陳情。看著蘭嶼人在兩天前才臨時接到通知,卻能在極短的時間內迅速應變、擬定聲明稿及陳情書、準備道具、討論策略等,又再次被蘭嶼人的決心震懾的久久不能自己。

向蔡總統陳情的蘭嶼人代表-謝來光

蘭嶼人們在下午不到一點時即在場外進行抗議,現場警方也以包圍勸說的方式,欲將民眾勸至距離門口較遠的區域。陳情現場濃濃瀰漫著一股緊張的氣氛。在一陣拉扯中,現場突然下起了一陣大雨,這場大雨也將蘭嶼人不滿的情緒,越推越高。

「我要站在自己的土地上淋雨!」、「這裡不是你的家你當然不會有影響!」、「難道這就是蔡總統所謂的誠意嗎?」,陳情民眾對警察憤慨的說道。

在這樣的氣氛中,我的眼前早已一片模糊,臉上分不清到底是雨水還是淚水。

我為蘭嶼人感到生氣,卻也難過自己無法為他們做些甚麼事情。我實在是不懂,為何台電不願意好好處理核廢料的問題,讓這麼一塊美麗的土地受到污染?為何過去政府在給予承諾前,沒有試想過承諾可以給蘭嶼人帶來多大的希望?為何過去政府在給予承諾後,卻不選擇積極面對,讓蘭嶼人大大的希望又再度落空?

過去對蘭嶼的印象,多來自教科書、媒體以及曾到訪蘭嶼朋友間的口耳相傳。憑藉著過去的印象,想像中的蘭嶼,島上多是達悟蘭嶼人;多數蘭嶼人仍居住在地下屋(當地傳統建築),捕獵及耕作文化盛行;蘭嶼人間的語言也以族語為主。簡單來說,在我想像中的蘭嶼,傳統文化保存得相當完整。

蘭嶼當地傳統建築--地下屋

但這次實際接觸蘭嶼後,才發現事實與自己的想像落差甚劇。島上因為逐年增加的觀光人數,嚴重衝擊地方文化。島上僅有非常少數的蘭嶼人仍居住在地下屋,蘭嶼人間的語言也以國語為主,年輕一輩族群甚至對於族語不甚熟悉。環境也因為觀光人數攀升,造成地方環境垃圾過多等問題。

即便如此,蘭嶼人因其獨特的海洋文化,發展出來的獨特性格卻始終不變。蘭嶼人因其新船入海祭典,性格相當熱情好客。一到當地,民宿老闆隨即熱情接待,也讓我們深切感受到,島上蘭嶼人不同於其他觀光勝地的純樸友善文化。

在這次的旅程中,我看到得天獨厚的達悟文化,也看到讓人流連忘返的天然景觀。但最讓我感動的,是這三十四年來,堅持守護蘭嶼的蘭嶼人。

所以我想問,

「甚麼時候,才能還給達悟人世世代代屬於他們的土地?」

 

延伸閱讀:
反核就是反獨裁 要民主 要參與!

議題分類: 
活動分類: 
本系統已提升網路傳輸加密等級,IE8及以下版本將無法支援。為維護網路交易安全性,請升級或更換至右列其他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