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產的弧線

王敏玲/地球公民協會副執行長
2010 年 11 月 01 日

您在這裡

今年七月及十月間

雲林六輕及嘉義南亞的兩場石化大火,

把雲嘉的天空都嚇壞了……

儘管我們已經漸漸明白,在錯綜複雜的政、商、學「鐵三角」結構下,石化災民要透過所謂「健康風險評估」來求一個公道,難如登天,但讀如下文字仍教人不寒而慄。

高醫葛應欽教授1996年研究指出,高雄地區石化工業區附近(以高雄煉油總廠、仁大工業區、林園、大發石化工業區分別為中心,半徑五公里為範圍)的居民,因特定部位癌症死亡,顯著高於台灣其他地區居民。

台大詹長權教授2009年6月指出,台塑六輕造成的空污與麥寮鄉等鄰近五鄉居民罹癌發生率顯著相關,六輕1999年開始排放揮發性有機物(VOCs),台西鄉民眾的肝癌全癌症的發生率,分別成長了三成和八成;台西與麥寮的肝癌發生率及麥寮急性骨髓樣白血病發生率,在運轉期間顯著高於對照鄉鎮。

石化災民的嗚咽之外,因暖化問題加劇、旱澇交迫下各地環境難民倍增。我們的母親,島嶼台灣,地狹人稠、水資源欠缺,且豐枯日益懸殊,然而,兩千三百萬人賴以維生、保命的水資源卻一再被工業專管吸乾,在農業及民生用水經常吃緊的情況下,密佈的石化管線加重了超抽地下水的負擔。而執政者?充耳不聞,任憑母土向下沈淪。

毫無疑問,擴張石化業將伴隨而來的是更多的碳排放,與普世倡議的「減緩、調適」等因應氣候變遷之路背道而馳,與台灣在2008年6月煞有其事定出的「永續能源政策綱領」也形同陌路!台灣的外交向來倚靠弱勢小國撐場面,我們慷慨提供大筆金援,做足面子,卻在正視氣候變遷、減緩暖化的實質作為上,聽不見小國友邦求救的吶喊。

歷史將會記錄,在人類有氣溫紀錄以來最熱的一年,台灣政府急著蓋一座乙烯年產能240萬噸的大型石化廠,而且動用人民的納稅錢大做廣告。

當年,政府說為了汰舊(一、二輕)換新,要後勁人容忍五輕;兩年前的環評會現場,不顧林園人反對聲浪,說為了補足五輕即將關廠後的產能缺口,三輕非更新擴產不可。如今密集施工的新三輕,102年後乙烯年產能將增加57萬噸,多出五輕7噸,政府竟然又說八輕「非蓋不可」--不然雨傘將只剩下傘骨,自行車將徒留車身。

再想想當年,政府同意台塑企業發展六輕,曾大力宣稱私營企業加入,可刺激石化業良性競爭,提高競爭力、造福人民。如今要擺平反對八輕的民意,又說為了不讓台塑坐大,一定要扶植中油系統,以形成「雙石化體系」,提振經濟、強化競爭力。「汰舊換新」與「拼經濟」,仿如兩把寫著正當性的軍旗,提高競爭力則是一旁敲得正義凜然的戰鼓,只要是他們想征戰的土地,都能找到冠冕堂皇的藉口。

殊不知,「增產的弧線,很快來到下滑的起點」,這場島嶼上的石化產能競賽,台灣變賣了大片良田、母河失去了溫潤流水、人民賠上了健康。這是三輸策略。

當政府與石化業者欲「鯨吞」土地時總是說,要帶給地方機會、創造繁榮,果真如此?那麼,為何被三輕、四輕入侵的高雄縣林園鄉房地產長年下滑?為何多數林園工業區的員工寧願忍受惡劣的交通,每天通勤,而不在林園置產、生活、就學、消費?雲林縣麥寮鄉有沒有因為台塑六輕一期又一期不斷擴建的「庇蔭」而從灰姑娘變天鵝?

為什麼後勁的老人家,在反五輕20週年紀念日要步出家門,與四千多位鄉親一起挺著腰桿走在街頭?可知等到髮白的他們,忍著膝關節退化的疼痛,走到雨豆樹都睡著了,只為要求政府莫忘承諾,要五輕滾蛋!

凝視石化業所在地景,令人眼花撩亂的輸送管、裝著易燃物的超大球槽、沒日沒夜冒煙的分餾塔、夜空中火舌竄得刺眼的燃燒塔,那一望無際的枯槁環境,冰冷、沈悶、令人窒息;這地景對應的社區是:只剩老人守著戶籍的家戶、經常出現在大門口的喪家符號、拿了某種名目的好處轉頭就喝酒、賭博、打老婆的殘破身心……。

後勁部落,本來有半屏山麓依山傍水的美好農田與宗教人文景致;林園社區,壯闊的高屏溪出海口、肥沃的沖積平原,加上如寶石般閃亮的豐盛漁獲,有機會躍上國際舞台──因為石化業,這一切都成了夢。雲林沿海,辛勤樂天的養殖漁民是可以打出無毒品牌、發展獨特生態旅遊的──因為石化業,這裡的國家幼苗上課要戴口罩。

如果台灣早期不過度寵幸石化業,我們的產業或許會更成材。農民「吞忍」數十年以農養工,好歹養出個爭氣的工,往自主研發、高附加價值、低污染的方向走,在國際產業競合與分工中出人頭地。

成長是有極限的,早在1972年麻省理工學院教授米道斯等人就發出預警,無限成長的經濟發展政策會將我們帶向崩毀,資源耗竭的危機將嚴重威脅人類。就連「暖化懷疑論者」隆伯格(Bjorn Lomborg)教授,也已經承認全球暖化的嚴重性,並呼籲全球社會應將資金投入於應對全球暖化。 

資金?國光石化(八輕)開發案,宣稱總投資金額高達九千多億元--這不正是有機會創造真正「永續經濟」的產業資金動能?因應氣候變遷這個人類最大的危機,需要做的事、應該做的事何其多。以舊思維鼓勵資本家繼續從事石化產能競賽,是因循苟且怠惰,是坐視社會不公惡化。

兩年前,遠在西班牙的民間團體曾舉辦「去成長大遊行」,雖然與哲人米道斯的呼籲相隔很久,但30多個小城市熱情參加,還與地方政府組成小組討論如何因應未來的能源危機,以及大家對「去成長」的願景,這樣的覺醒與積極,仍不算太晚。

能不能,不要再這樣倚賴、擴張石化產業了,否則台灣將失去最後一次產業轉型(碳排放與經濟發展脫鉤)的契機,在致力於「拯救自己」的國際行動中缺席;不要再迷信過去的經濟成長思維、將公共的環境財倒貼財團,繼續鼓勵濫用石化製品的消費模式了--倘若我們對於永續(sustainable)還有一絲眷戀的話。

※原載於2010年10月12日《自由時報》副刊版,題「如果,石化…」,本文為改寫版。全文版請參見地球公民協會網站)

本系統已提升網路傳輸加密等級,IE8及以下版本將無法支援。為維護網路交易安全性,請升級或更換至右列其他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