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公民將邀請全國第一家由社區大學發起成立的「新北市庶民發電學習社區合作社」理事主席李易昆,暢談他如何集結家庭主婦、布行老闆、清潔工…等各路人馬之力,從對能源一無所知,到順利成立能源合作社,並親手蓋完兩座電廠!
抗暖減碳

議題內容總覽
2020.08.14
地球公民基金會是台灣本土環境公益團體,主要關注山林國土與花東永續、工業污染、能源轉型等三大範疇。我們是台灣第一個透過大眾募款成立的環保基金會,公正獨立、財務自主,經費來自大眾捐款,不接受政府資助。
我們是一群專業的環境工作者、董監事、志工組成的團隊,累積了超過二十年守護台灣環境的經驗,堅持環境與世代正義,壯大公民社會,深化民主。
2020.07.13
仔細解析下表的空汙與碳排比較表,雖然七期燃油機車相比於四期燃油機車已經「乾淨」許多,但是與電動機車比較還是相差甚遠。
2020.07.01
交通部門對空氣污染貢獻高達三分之一,而要處理交通端的污染問題,除了鼓勵大眾運輸之外,便是要鼓勵民眾汰換私有運具,將原有的燃油運具汰換為電動運具。
2020.07.01
光電搶地爭議頻傳,拿濕地、農地、魚塭來換取光電,是我們不得不的選擇嗎?為什麼國外能順利推動光電,在台灣卻問題重重?是光電本身有問題,還是政策推動出了錯?
2020.06.30
交通部門對空氣污染貢獻高達三分之一,而要處理交通端的污染問題,除了鼓勵大眾運輸之外,便是要鼓勵民眾汰換私有運具,將原有的燃油運具汰換為電動運具。
2020.06.12
台灣有97%的建築都屬於舊建築,都會區為數不少的玻璃帷幕辦公大樓,空調支出往往隨著夏季氣溫節節高升,找出熱源、對症下藥,辦公室空調將更有能效。 南臺灣節電成功案例- 跟著地球公民基金會這樣做,玻璃帷幕舊大樓辦公室節能達三成!
2020.05.18
面對電動機車的競爭壓力,油車業者喊出了「油電平權」,爭取同樣的補助,這有道理嗎? 台灣的車輛如果全面電動化,會增加多少電力需求? 廢棄電池怎麼辦?
2020.05.13
後疫情時代,經濟發展應該超越舊有污染型態。政府提出的紓困方案應藉危機成轉機,為長期的產業轉型打穩基礎。
2020.04.16
疫情對於台灣經濟已經造成衝擊,而且極可能繼續擴大。我們肯定目前政府提出的紓困計畫,包括扶助受創的觀光、旅遊、餐飲等小資本業者,對受雇者的直接補貼等救急性的政策。但我們同時要提醒政府,紓困方案必須同時解決基本的收入、就業與環境的永續,如果有投資型或對製造業的紓困計畫,就必須考量「綠色紓困」與「公正轉型」的精神,以促進台灣低碳經濟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