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北埔大隘社至「青芽兒」 看見舒詩偉的豁達與純真

楊爵綺/地球公民基金會義工
2011 年 03 月 01 日

您在這裡

人稱「阿偉」的舒詩偉,一貫低調、不強求的老子「無為」般作風,總教與他相處過的人印象深刻。深刻的不是慷慨激昂的演說氣勢、不是條理分明的演說內容;而是從他不慍不火的漫談中聽出他這一生的堅持、處事的睿智及內在的深厚。

 

這次講座的主題雖是訂為「誰的『專利權』」,但是即便事先討論過,阿偉還是習慣以「天外飛來一筆」的即興演出,以他時快時緩的語調毫無保留地將腦中豐富的知識、深刻的田調經驗與聽友分享。

講座開始,他當然還是以他「漫談故事般的偉式風格」,娓娓道出影響他極深的北埔經驗。與北埔結緣始於他的研究計畫,社會學背景的阿偉反而以人類學的田調方式進行他的研究,不知不覺也將感情放入北埔的土地,及當地客家人。「總不能做完研究就拍拍屁股走人吧!」一個來自高雄,身上流著豐沛情感的外地人,就這樣毅然決然留在一個客家村,開始他的新生活。與其說那段日子是在做研究,不如說是在「生活」來的恰當。

演講時漸漸抓到感覺的阿偉,言談間多了點肢體動作、多了點表情,也多了點享受的神采,相信聽者藉由他不時興奮的表情,突然的開懷笑聲,及自我的調侃,明白他在北埔的日子一定精采可及。他談及如何度過開始的「艱困」階段,「好友電療」是良方,也點醒他,不須再疑惑,他正在享受人生。在北埔獨自生活好段時日後,他也發現在地人除了對他的作息觀察仔細,其實已漸漸認同他的存在,也願意與他開始互動。

 

阿偉觀察到北埔是個自然、人文豐沛之地,可以做的事太多了,但夥伴在哪?於是乎,他與有共識的在地人一起創辦大隘文化生活圈協進社,一起推動環境、文化的教育活動。當他談及與農友們開會從毫無章法到照議事規則進行的趣事及推動地有聲有色「拒毒魚」的護溪運動,阿偉的興奮之情溢於言表,因為從無到有,他以他的時間、精力、無比的耐心及開創力與諸多夥伴共同圓夢。

阿偉帶給他的夥伴是一份真實的同在感,不是空洞的書本知識可以比擬的,因為阿偉明白共事對象是一群有豐富生命經驗的人,不是一群成天坐在光鮮亮麗辦公室的白領階級,必須用對方法,自然大家就能以誠相待,且共同開展出無限可能。

許多人知道「舒詩偉」這號人物,是拜青芽兒之賜;而青芽兒的誕生也是從北埔的經驗而來。長時間待在客家農村,讓阿偉對保存農村文化及農業有更深的堅持,遂興起辦雜誌的念頭。當然,這份雜誌的出刊及內容也須符合創辦人的風格:低調、獨立,且具社會運動色彩。秉持不上架、不大肆宣傳的理念,也無積極募款的作為,雜誌也順利發行至今,沒缺卯糧或稿件過,對此,阿偉內心有著無限的感恩。

「青芽兒」沒有主流媒體的加持,也無出版業的通路宣傳,靠著小眾自發性的宣傳,及紮實的內容,隨著時間的累積,讀者已散布各地,以無形的網絡組織傳遞青芽理念:處處是青芽的希望工程。面對環境問題,或價值混亂的當代,多數心急的改革人士或許會帶著一點疑惑,以「期許」的態度,期盼阿偉可以更積極點宣傳「好理念」,好讓這個病入膏肓的社會快一點好轉。面對這樣的期待,相信一直在台灣、世界不同國度從事在地社會運動或社會觀察的阿偉應是以從容姿態面對,因為多年的實作經驗及對世界各地的細膩觀察,阿偉應已形成一套對應的「改革價值」。

演講結束,筆者將中場買來剩下的啤酒交給阿偉請他帶回,他還是一貫的謙和,以「書包難以負重」的理由一再婉拒,最後,還是抵不過筆者「誠懇」的請求,他小心的放入行囊中。一場的演講,聽者不只吸收到廣博的知識,及豐富的實作經驗,更是看見一位身經百戰的社運前輩那「輕輕的不帶走一片雲彩」的豁達及純真。他的夢還很多,相信未來會在他的故鄉--高雄繼續耕耘他內心那一畝夢田!阿偉,加油!

本系統已提升網路傳輸加密等級,IE8及以下版本將無法支援。為維護網路交易安全性,請升級或更換至右列其他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