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真堅持 忠於選擇 環境報導界耀眼的關鍵字──朱淑娟

王敏玲/地球公民基金會副執行長
2011 年 03 月 01 日

您在這裡

年初四,淑娟的心情顯得輕鬆愉快,原來她剛整理完國光石化案共十三萬字報導,另寫成專文交出稿子了。與她認識三年多,總是在環評會議或記者會等場合匆匆交會,第一次約在CAFE深談,我滿心期待。

這幾年來很多關心環境問題的人,常會到「我還會留在地球」瀏覽最新的環境報導;為了查某個環境議題的動態,「朱淑娟」三個字幾乎就成了搜尋的關鍵字,因為她的報導,讓苦於無法親臨現場的人,瞭解究竟發生了什麼事,因為她勤於監督,讓擁有發言權的大人們審慎措辭,許多「圈圈叉叉」的事也無所遁形。

去年離開聯合報以後,淑娟吃了一些苦,但她始終沒放棄,仍堅持提供第一手的環境報導,沒有一天怠惰。直到去年12月,第9屆卓越新聞獎得主揭曉,抱得三項大獎的朱淑娟,一切努力、辛苦、委屈、成就,終於讓更多世人看見。環運前輩粘錫麟老師看到淑娟在頒獎舞台上鞠躬、表情凜然的模樣,讚揚她沒有驕傲的虛浮。淑娟說:「我是因緣聚合而選擇了記者這個工作,選擇時並不知道未來會怎樣,只知道要忠於自己的選擇,今天會有這樣的結果,其實是態度的問題。」此後,朱淑娟漸漸成為碩士生研究的題材,訪談、演講邀約不斷。

*  *  *

念台科大工業管理的淑娟,曾在聯合晚報當程式設計師、行銷企劃,熟齡三十六歲轉做記者,先跑資訊、產業線,跟很多記者一樣,接受採訪單位『餵新聞』。但已有不少社會歷練的她,逐漸察覺不對,企圖改變。

直到2000年12月1日改跑環保署,彼時環境新聞多半報導大型污染事件,如隔年爆發阿瑪斯號貨輪擱淺污染墾丁海域;以及環保署施行的環境政策,如推廣限塑等--淑娟在官署中磨基本功,努力「跑」出自己的新聞。儘管如此,當年環境議題仍非大報矚目的新聞線,大多時候搶不到醒目版面。

漸漸的,愈來愈多爭議性的開發案提交環評,島嶼生態危機四起,淑娟意識到應有所轉變。2005年,文魯彬、詹順貴、李根政、徐光蓉等長期關心環境問題的社會人士受聘為環委,環評審議中,不斷提出全新的看法,加以民眾參與等愈來愈多樣的聲音展現,淑娟跑得更勤了,「他們那一屆,真的給媒體很大的衝擊!」淑娟說。

有一天,中科三期開發案在審時,淑娟突然發現,自己沒有仔細看過那些北上抗議的農民的臉,她開始調整自己的觀察視野,訪問、下鄉,追出相思寮案,寫出玉洲伯、灣寶農民等一篇篇漂亮的報導,也讓科學園區不斷擴增帶來的社會與環境問題更受各界關注。儘管歷經歷史性司法判決、民間戮力抗爭等撞擊,但中科四期還是過了,一路緊盯事件發展的淑娟坦承:「打擊很大,但是,人會自癒」。

 

兩年前,筆者與地球公民協會的根政、淑文因反對台電大林電廠大幅擴增燃煤機組,經常一早就到環評會報到,有時會議長達數個小時,到了中午,淑娟總是為我們「爭取」環保署發放的便當。一次會後,淑娟見我們清晨北上十分疲憊,甚至領我們到公關室,與時任立報記者的胡慕情一同為我們張羅咖啡、打氣。

也許有人會質疑,記者與受訪者間那條界線如何拿捏,淑娟想了幾秒鐘後說:「我與受訪對象的距離,保持在夠近、可對話,但又不會近到整個人捲進去的狀態,這樣我可以在新聞現場很鎮定的完成記錄。」

淑娟的老長官曾對她說,當記者需要:智+膽。淑娟確實是有膽識的媒體人,但也因此不免受挫。2007年3月20日,小蝦米淑娟單挑大鯨魚台塑,獨家揭露六輕用水量大幅超支,環保署將重罰千萬的消息--正義感基因使然,她希望推環保署一把,藉輿論力量促成官署作為,逼石化大廠遵守環評承諾。未料本案最後不僅罰金未如預期,送到行政院後竟然還遭撤銷,讓她非常挫折。 

大鯨魚毫髮無傷,但用水問題事關世代正義,勇敢揭露仍使社會譁然。近幾年,台塑集團接連發生地下水污染嚴重超標、驚人大火等重大事件,影響環境甚劇,而其股價卻似乎未受影響。談到這些,淑娟略顯激動地說:「我無法想像台塑集團去年發生那麼多事,股票竟然還是漲停。」她直言:「台灣的財經記者不斷鼓吹要買什麼股票,不去看這個公司對社會、對台灣的未來有什麼影響,民眾會有那種只問是否能賺錢的觀念,甚至是助紂為虐的投資,記者要負很大的責任!」

這個社會需要有人先打破沈默

從小就很獨立的淑娟有個信念,認為應該做的事就去做,因為工作的關係,常晚歸的她,在路上看到人吵架,會立刻過去把他們勸開,她也常在許多場合挺身而出,成為紛爭的調解者。淑娟看著我說:「我覺得人與人間互相幫忙很重要,台灣想幫忙的人其實很多,但都沒付諸行動。其實只要有一個人行動,大家就會打破沉默,這就是感染力,這個社會就是需要『先有人做』」。

淑娟接著表示:「就像大林電廠案,是贏在感染力,台灣社會很需要互相支持與鼓勵的力量。最後那場環評,林素貞委員的堅持,以及她和環保署長沈世宏(會議主席)的一來一往,非常有意思,鼓舞了媒體繼續守在現場,而當所有媒體都沒走,也給了林素貞勇氣!這是互相的。」

採訪過程中,淑娟多次提到在環境運動中無私付出的廖本全老師,非常贊同他認為每件事都是經過很多代、很多人努力的看法:「本全老師給我很大的啟發,他曾說過『每個人都不是運動的終點』,真的是一個很棒的人。」而本全老師對此的回應也很妙:「誰啟發了誰?我清楚得很!」

若問淑娟最感謝的人,她會告訴你,要感謝的人太多了,感謝環保團體吧!淑娟表示,從小看到很多不公平的事,累積很多不滿,她感謝有一枝可以寫作的筆讓她宣洩心中的不滿,「但是當我不是大報記者時,感謝環保團體的朋友仍然這麼支持我,像中科四期第一次環評時,張豐年醫師就過來拍拍我,關心我(沒在報社工作)是否能生活。沒有大報光環,一切更真實了。」

離開聯合報後,有主流媒體邀她工作,但這位人稱小豬姐的淑娟回絕了。淑娟表示,以前旁邊有許多裁裁剪剪的牆擋著,愈擋空間愈小,小到難以呼吸,現在那些牆沒有了,空間更大了!如今她不定時幫公視、環境資訊電子報、商業週刊等媒體做報導,堅持作一位獨立媒體人,一個「真正的記者」。

最後,淑娟跟我談到親人中風之後自己內心深處的體會,有一段話發人深省,她說:「人很悲哀,一年一年老去,先失去青春,然後是健康,再來就失去朋友,生命到終點時,塵歸塵,土歸土,想一想,既然都會這樣,那麼,就做一點自己想做的事吧!」

朱淑娟,人稱媒體界的環境一姐,在我眼中,更是一位坦率、深刻、認真又美麗的女人。

本系統已提升網路傳輸加密等級,IE8及以下版本將無法支援。為維護網路交易安全性,請升級或更換至右列其他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