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擊掌到擁抱--記反國光石化環評會

王敏玲/地球公民基金會副執行長
2011 年 03 月 01 日

您在這裡

「阮全心全意的愛你,親像愛自己的母親,不是你的土地特別香……」在似水柔情的男聲中,我與子涵、佳真、家安、Robin、本全、詩薇、毓群、小妖、培慧、秋堇委員、秉潔老師、還有幾位展開雙臂的朋友開心擁抱,我們笑了,因為國光石化環評闖關未果,西海岸最後一片生機守住了。或許是生平頭一次與這麼多人擁抱,1月27日晚間6:41分,我在夜色中抹去眼角的淚,往捷運站走去。進入高鐵自由座,當列車急駛,這12小時從擊掌到擁抱的畫面,在腦海上演。

*  *  *

清早出發,帶著環評書、剪報、印有「反國光、顧生命」的黃絲帶、一瓶採自後勁的石化廢水,和一顆忐忑的心。自從今年4月13日開始國光石化二階環評會後,這個年產240萬噸乙烯、高污染高耗能、覬覦濁水溪北岸八千多公頃國際級重要濕地的開發案,以驚濤駭浪之姿擾動台灣兩股社會力。

一方以帶動經濟成長為名,斥資於廣告、文宣,哄抬不休,一方則認為本案一旦開發,將鑄成「石化亡國」的大錯,聲嘶力竭地喊煞車、倡議永續價值。期間,歷經五萬人認股買濕地、石化政策環評、學界藝文界站出來、萬人遊行、「僞」聽證會等,眼看民意就要淹沒,資方決定縮小規模、避風而行,企圖在1月27日闖關。當即將「有條件通過」的風聲傳出,倡議永續的這股社會力,全員緊繃備戰。會過嗎?今天會過嗎?

抵達北捷西門站後,我快步往環保署走去,近百學生坐在大門前,因擔憂國光石化案過關而徹夜未歸的他們已見疲態,但在帶領者引領下,年輕的他們喊出:「農漁永續、青年相挺」時仍如露珠般清亮透徹。中華路的車潮逐漸壅塞,「環境正義,還我濕地」、「反國光,救台灣」布條上這些斗大的字,映入行經公車的乘客眼簾。我試圖從乘客的眼神找答案--他們是否知道台灣近年最大的開發案要蓋在西岸僅存最大的泥灘地上?是否知道寶島母河的豐美生態將面臨世紀浩劫、濁水溪口北岸將長出一根一根巨大的煙囪? 

9點5分,彰化鄉親到了,全場再度高喊:「農漁永續、青年相挺」、「國光石化,立即撤案」乘著一旁的擊鼓聲,如此撼動心弦。鄉親們拉開白布條,一位老農抓緊其中一角,臉上的條紋刻得好深,今年80 多歲種稻已七十年的他說:「我不希望改變我的生活方式」

月英的黑眼圈洩漏了疲憊,但仍打起精神介紹進場發言代表。會過嗎?今天會過嗎?我反覆自問,官方的態度、拼經濟的思維、財團的壓力、社會力的拉扯、白海豚的生與死……,今天是否會做個了結?9點30分,要進場了,在鼓舞聲中,我將馥儀在我左手書寫的「救」字,與同學一一擊掌,通過警察的封鎖線,鐵漢嘉陽、吉仲老師、芳苑林老師、詩人吳晟……,確認身份、進入旁聽室,透過視訊設備「參與」這場全國矚目的環評會。

我常想,從大自然的尺度來看,這樣的縮小規模究竟有沒有意義?向西500公尺,向北1500公尺,「讓」出了多少潮間帶?「還」給河口多少空間?總產量打九折之後,每年生產乙烯120萬噸、芳香烴250萬噸等等石化原料、產品,終究仍將產生至少每年:8,696噸氮氧化物、4,684噸硫氧化物、1,005噸懸浮微粒、2,388噸揮發性有機化合物,以及729萬噸的二氧化碳。而這些污染物質出了煙囪後,都去了哪裡?

顧問公司做了許多模擬,但與變化莫測的大自然(現實)之間究竟有多大差距?環評書件中不時出現「應屬…,應為…」字眼,究竟有幾分科學?幾分猜測環評,可以用猜的嗎? 

詹大俠也趕來了,十多個人在旁聽室緊盯視訊螢幕,注意場內動靜。好不容易等到進場,限時三分鐘的規定,框限了公民的心聲,所幸刺耳的響鈴嚇阻不了滿腔熱血。

柳中明教授提醒極端氣候的衝擊,明確指出國光案該是停下來的一個點;周桂田教授疾呼全面社會影響評估;莊秉潔教授重申本案健康風險國人難以承受;陳昭倫教授呼籲以國際高度看待白海豚的保育;芳苑林連宗老師再陳水資源、地層下陷、農漁污染等問題;陸詩薇律師痛批制度超載與生態補償失衡;清大裕穎點出「老師在審、學生在看」;張豐年醫師則再度質疑興建大度攔河堰供給用水的可行性。聲聲動人,句句針砭。

場外學生透過現場連線轉播,聲息吐納與我們連動,歌聲、鼓聲、口號聲,一波接一波穿越冰冷的水泥牆,溫暖著繃緊神經的我們。回想約莫20年前,自己曾因一門環境社會學的課而踏入環境運動,當年的我和這些學生一樣,不知道握有權力的大人們,到底在想什麼

二十多年前宜蘭反六輕的戰將田秋菫立委,全程守在會場,不斷質疑程序正義、指出未出席環評會的委員不該有投票權、為民眾爭取發言機會,化解場外因主席的「最後一次會議」風波而將衝入會場的衝突。

嘉陽上場了,面對所謂縮小規模方案,這位壯漢細數700隻大杓鷸的熱量來源是否足夠、萬歲大眼蟹、潮間帶底棲生物的生存問題,溫柔細膩且再實際不過。

輪到我了,我出示專程帶來的「合格」石化廢水,放了半個月,居然還有濃濃的汽油味,未來國光石化所排出的廢水還含有中、下游25座石化工場更複雜的濃湯,還有哪些不明化學物質,都評估了嗎?真能把關嗎?所謂健康風險、致癌率對專家而言是數字、機率、是10的負幾次方,但對那些不幸罹癌的人,那機率就是1,是一整個家庭的折磨甚至破碎。多希望委員們能去看看,高雄林園北汕村北汕路、北汕二路,居民罹癌的慘況,而那正是林園石化工業區的下風處!

濁水溪的最後一滴水

與父親、幼女自彰化大城趕來的許小姐接續發言,她用投影機打出一張張黑白照片,原來是大城鄉民因為感念濁水溪的最後一滴水照料他們的家園農田,在七月半的隔天拜「溪王」所留下的影像。許小姐說:「我家窗外的那畝田,你為什麼要拿走?」

等了好幾個小時,首次加入環評戰場的吳晟終獲喚名,他沈痛地表示,我們的經濟思維已經到了必須重新思考的時候,不要為了促進短短幾十年的經濟效益,破壞千百年的土地、海洋,他直言,人的生命價值、美好的田園、海岸、生存環境,絕非一堆經濟數字可以解釋、評估的。

短短三分鐘,吳晟對環保署按鈴人員說了好幾次對不起。你若見到他的灰白髮絲與溫和謙遜,就會明瞭三分鐘的限制是何等粗暴,響鈴是何等無禮。在我眼中,對台灣民主、文學、土地貢獻斐然的詩人吳晟,光是「報名」參加環評會,已創造了歷史。

環委劉益昌、詹長權、李俊璋、陳鎮東、李育明等人發言討論健康風險、水資源、白海豚及民間意見後,主席蔣本基終於宣布:補件再審。警衛鬆防,我進入會場,盡職的記者淑娟、家珣、慕情、苡榕、靜梅、宗興、力仁、還有苦勞網及紀錄影像的媒體人仍守在那裡──場內場外,我感受到那種群體努力的奮鬥感,那種良善與力量。

台灣啊,我們的母親,在眾人齊心努力下,儘管今天未能撤案,但總算守住了戰情告急的一城,我們還有時間去說服更多人將「居住在那片濕地的生物權利」考慮進去,我們還有機會守住濁水溪口的芬芳,那滋養我們的土與水,那蚵田、牛車與希望。

(原載於2011.2.22自由時報自由副刊,本文為摘要版)

邁向低碳城市

這幾年,高雄多了捷運、接駁公車,最近又增加168環狀幹線,以及通往原屬於高雄縣境內的多條公車路線了。高雄的朋友,您願意多利用這些公共運輸工具,減少開車、騎機車嗎?短距離的移動,您願意騎腳踏車嗎?

這張照片是本會執行長去年7月參加「響應節能無悔、牽手減碳,保護地球,永不妥協--104年中油遷廠」活動時,在後勁社區拍的。畫面上後勁的年長朋友,騎的不是專業的自行車,也不是酷炫的折疊車,但他們面對中油高雄煉油廠的煙囪時,對低碳城市的未來,與我們有著共同的心願。我們相信,邁向低碳城市,高雄可以更好!(王敏玲報導)

本系統已提升網路傳輸加密等級,IE8及以下版本將無法支援。為維護網路交易安全性,請升級或更換至右列其他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