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立法院新會期的挑戰中成長

您在這裡

李怡蒨/地球公民基金會國會聯絡人
2011 年 07 月 01 日

您在這裡

立法院第7會期在今年2月22日揭開序幕,國民黨立院黨團宣稱行政院的優先法案就是它的優先法案,顯然是定位在輔助行政團隊,沒有給黨內立委太多自行發揮的空間。3月3日,各委員會的召集委員選舉結果出爐後,行政院長和各部會首長的質詢,分別在院會和委員會如火如荼地進行。本會期開議以來的問答,明顯反映年底立委選舉將至的壓力:委員們莫不使出全力,要求行政單位針對熱門議題或選區利益提升效率、拿出成績。從立法委員在會議中的的發言和動作,可以清楚觀察到他們「關心」或「輕視」台灣環境的實況。

3月11日,日本的震災、海嘯、核災相繼發生,院會和各委員會的主題立刻緊扣此議題,數個委員會甚至臨時變更議程,邀請相關行政部會前來報告和詢答。在這個可以徹底檢討、重新定位國家能源政策的好時機,從國會到民間都應該理性檢視和討論,而非落入環保與經濟絕對對立的泥淖中。然而兩個多月來,許多藍營立委起先與行政團隊共舞,以經濟將嚴重受創為由,抵抗各種核安與非核訴求。隨著民進黨主席蔡英文的2025非核家園政見發酵,加上核廢料議題發燒,部分藍營立委開始質疑經濟部和台電等單位,並沒有確實研究和呈現能源替代方案的可行性,以及國家能源政策的遠景。接著藍綠立委們進一步基於地方民意,以預算和主決議提案對行政機關做出具體要求。說也奇怪,選舉前的國會終於變成真正的民意機關。

當日本核災議題在四月天略為退燒,民間反對聲浪日益增強的國光石化案開始受到立法院的高度關注。4月8日院會的國是論壇時間,費鴻泰、楊瓊瓔、林德福立委相繼使用同樣的「耍賴的小英」看板,強調「國光石化是民進黨時代大溫暖大投資產物」,其言論相似度之高令人莞爾。當經濟部長施顏祥分別在4月11日和13日的經濟委員會及司法與經濟聯席委員會接受質詢,立委們紛紛針對國光石化議題用力提問。施部長用「乙烯沒外銷」和「世界各地蓋石化工廠的國家,壽命都增加」等不實論點,為國光石化設廠的正當性強力辯護。四月底,國光石化案接近尾聲,幾位藍營立委反過來質詢、指責經濟部沒有即早發現選址錯誤,讓馬總統站上火線。這些昨是今非的言論,讓人佩服政治人物的高度彈性。

相較於上會期的議題集中於社會福利及衛生環境委員會,本會期核災和國光兩大議題將聚光燈轉向經濟委員會;數十年難得一次、將大幅度影響往後環境資源管理運作的行政院組織再造,則讓司法及法制委員會成為重要戰場。

經濟委員會
由於兩席召委皆是國民黨籍,讓本會期的經濟委員會顯得較無力制衡行政單位。以3月24日經濟委員會審查台電預算為例,數十項與核能議題相關的提案因爭議過大被擱置。4月7日繼續審查時,主席徐耀昌立委說「國民黨團要我硬起來」,採用表決快速處理。尤其針對同科目、不同議題的第38-44案,以包裹方式將1422億2523萬4千元,依照台電要求減列140億。董事長陳貴明宣稱「企業經營需要合理彈性,所以給一個總數讓台電自由調整較好」以及「在以前經濟委員會就如此,台電只是循往例辦理。」李俊毅立委認為這種由台電主導的預算審查令經濟委員會尊嚴掃地,提案請行政部門退出議場,遭到否決。於是民進黨立委集體退席抗議,讓其餘提案在缺乏討論和制衡的狀況下完成審查。立法院經濟委員會負責國營事業預算的把關工作,這種行政影響力凌駕立法的生態著實令人擔憂。


本文作者與東部團體於立院門口召開記者會的情景。林正仁攝。

司法與法制委員會
行政院各部會組織法草案正在立法院如火如荼地審查,與台灣環境最直接相關的環保署(目前多少人?),變身為14,653人的環境資源部,管理範圍涵蓋大氣圈、水圈、地圈、生物圈,其架構如下圖所示。

4月25日,司法及法制委員會舉行的組織法審查前公聽會才開兩個半小時,卻塞入環境資源部和衛生福利部兩大議題,且只有本會一個環保團體被列入出席名單,嚴重限縮民間表達意見的時間和空間。經政大公行杜文苓老師和世新行管彭渰雯老師在公聽會發言打頭陣,並在會後討論時確立強化環境調查的修正主軸。希望往後環評書製作過程,可依照各開發案內容加以應用資料庫,以期開發計畫推動之初,即可避開環境敏感地帶,並且以台灣環境資料做為評估基礎。

之後由具公共行政專業的荒野保護協會夥伴施佳良協助擬出論述,主張設置「環境調查司」,執掌統籌國土資源資料、規劃新增調查項目以累積長期環境資訊;合併「森林及自然保育試驗所」和「生物多樣性研究所」成為「環境資源調查研究所」,執掌國土資源調查、檢測、資源管理等,並建置國家環境資源基本調查資料庫。經立委田秋堇辦公室協助擬成提案。5月12日司法及法制委員會審查,國民黨籍的召集委員潘維剛在質詢時提出相同概念,並和另一位召集委員呂學樟一起連署這個民間提案。雖然委員會決定將相關條文保留協商,但這個取得兩黨認同的提案,應能在協商會議中有好結果。無論如何,截至目前為止的行動,已經形成一個學界、團體、立委間的良好合作模式,可望成為往後法案議題操作的基礎。

選舉的影響力在本會期已經開始發酵,下會期想必更加明顯。在立法委員勤跑選區、縮短開會時間的氛圍中,民間團體要把握選前民意至上的機會加強遊說。由於所有法案將在本屆立委任期結束後歸零,一方面要避免不理想的法案闖關,一方面要繼續推動已經在立法程序中的重要環境法案。地球公民已積極準備,以面對下個會期(甚至下屆立委的國會生態)帶給我們的機會和挑戰。

議題分類: 
本系統已提升網路傳輸加密等級,IE8及以下版本將無法支援。為維護網路交易安全性,請升級或更換至右列其他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