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四百億,花東轉型的危機還是契機?

您在這裡

黃斐悅/地球公民基金會花東研究員 蔡中岳/地球公民基金會花東辦公室主任
2012 年 07 月 01 日

您在這裡

本會花東辦公室從「花東地區發展條例」立法階段開始,便採取一連串公民行動,成功阻擋賤賣國土相關條款,接著便持續關注十年四百億如何「發展花東」。

花東條例中,規定由中央主管機關(經建會)擬訂花東地區永續發展策略計畫(即大方向、規範原則的上位計畫),地方縣市政府則應依上位計畫,擬定綜合實施發展方案,諸如人才培育、大型建設、獎助計畫都可以寫在方案中。所以,如何影響經建會及花、東縣府的決策,成了民間最大的挑戰。

「2022花東願景公民論壇」開啟對話機制

因緣際會,我們與台東夏黎明老師(東台灣研究會召集人)達成花蓮、台東合作關切花東條例的共識,從2月開始,開始陸續舉辦「2022花東願景公民論壇」。雖然經費和經驗都缺乏,不過史上首度花、東人民自發性地聯合針對「區域發展」的討論就此展開。

我們用類似讀書會的方式先分小組討論,再到正式論壇上報告,先後完成了四次小論壇(每場約40人次)、一次花東聯合大型論壇(近200人參加),並由「東海岸評論」建立了一個專欄來向各界邀稿,定期發表文章。

3月17日,民間自辦「花東願景公民論壇」大型聯合論壇,出席人次近兩百人,地方媒體也大篇幅報導。

圖:花東願景公民論壇提供

「發展願景」主題牽涉甚廣,從基礎建設、農業、觀光,到社福、醫療、教育,再到環境保護、文化、原住民…等,全都在政府將運用花東基金的範圍。雖然「發展」這個題目很大難以聚焦,但論壇成功展現了在地公民力量,且首度建立了一個花、東聯合的發展願景意見收集平台,有許多想法和資訊在此交流,醞釀成新的養分,在每個參與者心中慢慢發酵。

論壇另一大目的,也在營造人民和政府對話的空間,過程中更加凸顯了政府「對話容易、落實困難」的矛盾情形。

民間的想法包含:對人的投資取代硬體建設、微型經濟取代規模經濟、強調基礎建設及弱勢照顧、找回文化主體,而非給予工作機會等。這些概念,官方公開的回應幾乎全盤接受,但大家心知肚明,目前地方政府不僅財政困難、想像貧乏,且政策執行受政治鬥爭操控,根本沒有能力落實好的政策。

今年(2012)的願景論壇是只是開始,希望在四百億核撥下來的這十年間,論壇還能走下去,持續交流、檢討、監督政府在花東條例經費的使用。

 

花東怎麼發展,官民意見大不同

經建會在四月中旬,於台東、花蓮舉辦了五場邀請制的「花東地區永續發展策略論壇」,作為擬定花東條例上位計畫的民間參與模式之一。時值民間自辦的2022花東願景論壇結束,於是我們把握了每一場次的機會,表達民間團體的意見。


民間自辦之「花東願景公民論壇」,2月18日台東場,人才培育組討論情形。

五場論壇分主題進行。在「環境永續」場次中,我們關注花東排碳大戶--礦業、水泥業,要求徹底有效管理、逐步廢水泥業;要求在花東劃設明確的環境敏感區,作為是否開發的具體準則。水泥業部分與公部門有共識,但礦業業者則大表不滿;而環境敏感區劃設,經建會將責任推給營建署,花蓮縣府也反對劃設。

在「社會永續」場次上,我們聚焦於醫療設施不足、社福人員缺乏及原住民族權益,更提出希望自償性不要列為花東條例的重點,因為這些長期缺乏的東西既無法自償,也不能透過既有預算來彌補。經建會回應自償性是希望針對公共建設做評估,但社福、醫療等項目均不會受此限制。

在「經濟永續」場次中,我們認為永續經濟的基礎應是使貧富差距縮小、環境成本降低,所以應管制二氧化碳總排放量,並將經費用於再生能源的發展與農業上,同時配合公東高工、花蓮高農做人才培育;在文創、觀光產業面向,我們則倡議微型、合作事業。這些課題中,政府仍強調大型建設、規模經濟,只在發展有機農業較有共識。

最後一場座談是談「區域發展」,地方首長仍希望將經費部分撥入縣庫使用,並期望專家學者不要一昧批評,只要給縣府意見的都照單全收。但端看縣府推出的旗艦計畫中:纜車、劇場、溫泉區、大面積有機園區,無不以大型建設為本,與民間所討論的微型農業、社福醫療為準的模式有相當差距。


「花東願景公民論壇」2月19花蓮場,小組討論情形。

監督和對話一樣重要

經建會擬訂的「花東地區永續發展策略計畫」分成:環境、社會、經濟三個永續方向,要在不違背環境永續的前提下,發展社會、經濟,並且在各面向都訂具體目標,諸如就業機會數、經濟成長率、碳排放零成長等可量化指標。然而,缺乏實質作法,也沒有監督落實的機制,令人不免擔心永續淪為口號政策,不敵政治角力。

花東縣、市、鄉、鎮首長們最關心的問題,即是基金中有幾億可進入自己轄區內,花蓮縣府不時就在媒體上提出「旗艦發展計畫」,以展示要錢的決心。縣府的計畫有些理念是不錯,但大多仍是多餘的大建設,與永續背道而馳,對此,民間認為花東條例的中央政府最高指導單位——經建會,必須負起監督指導責任,可惜經建會以尊重地方為由,只做「永續精神」指導原則,不願加強管理 。

關係到花東條例未來推動、審議、監督,以及施行細則的關鍵角色,是「花東發展條例推動小組」,目前該小組召集人是政務委員─林政則,經建會主委尹啟銘則擔任副召集人,遺憾的是民間團體、原住民族、專家學者僅分配到成員中20%的五席,這麼低的比例,如何發揮監督的角色是一大考驗! 

台灣社會,無論政府、專家、人民似乎都認同永續發展這個概念,但花東的執政者似乎毫無能力落實。2022花東願景公民論壇開啟了所謂「對話取代對抗」的空間,我們會繼續守護,但倘若對話無效,也就唯有持續監督對抗,才是捍衛土地、環境永續的根本之計了。


「花東願景公民論壇」與會者大合照。

圖:花東願景公民論壇提供

議題分類: 
本系統已提升網路傳輸加密等級,IE8及以下版本將無法支援。為維護網路交易安全性,請升級或更換至右列其他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