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安全回家的夢?

您在這裡

2012 年 11 月 01 日

您在這裡


被擠壓後的蘇花路碎裂成塊,安全回家應當是順其自然而非逆天而行。

文/蔡中岳(地球公民基金會花東辦公室主任)

夏季多颱,蘇花公路多次預警性封閉,蘇花高、蘇花改論戰再起,「一條安全回家的路」又成為眾所注目的焦點。八月初的蘇拉颱風來襲,柔腸寸斷的蘇花公路一百多處坍方,很多人都說,「如果蘇花X蓋好就沒事了。」但事實絕非如此。

風災重創安全 蘇花改還是會中斷

如果把一條路不會中斷就等於安全回家路的原則,「蘇花改」將無法達成這個目標;也就是如果今天蘇花改已經完工,遇到蘇拉颱風,這路還是會中斷,且搶修的時間也不會比較快。

蘇花改顧名思義,是在「經過最嚴謹環境影響評估」後,將危險路段重新挖隧道、蓋橋,不危險的路段就養護,而非重新挖路,所選擇出來的路線。但不幸的,這次颱風重創的就是這些當初評估相對安全的部分,和中、崇德的土石流,造成部落、公路嚴重的災害,如果蘇花改已經通車,這些災害仍無可避免的毀損台九線,造成道路中斷的事實。

若照最開始設計「蘇花高」路線,蘇拉颱風帶來的豪雨與土石流是否會把道路沖斷較難評估,但可以確定,那些高架的橋墩也將得接受大量土石的衝擊,就看撐不撐得住。而大量的隧道內或許安全,但是否會碰到這次颱風土石流幾乎把隧道口埋起來的慘狀,則不得而知。

落實監控與應變 打造安全回家路

蘇花的地質條件再加上過去採礦業的烙印,要在蘇澳到花蓮間蓋一條「保證完全不會中斷」的路,幾乎是天方夜譚;但在有效監測、道路管理上,是有可能打造一條不因落石而喪命的公路。以蘇拉颱風為例,在即時的封路情況下,沒有用路人因此而傷亡,只要緊急撤村得宜、徹底,建立具約束力的預警封路機制,將使落石致死傷機率降到最低。

或許會問:可以不要封路嗎?但如果我們要尋求真正的「安全」,還是得接受這樣的機制。無論中央或地方政府,都不應持續高喊「興建新路」,而是應該花心思解決遇到較長期封路後,農產運銷、人民進出的替代方案,地方政府要拿出魄力解決問題;而這方法絕對不可能是:再要蘇花高。

本文完整刊載於2012.11.06中國時報A15時論廣場。

議題分類: 
本系統已提升網路傳輸加密等級,IE8及以下版本將無法支援。為維護網路交易安全性,請升級或更換至右列其他瀏覽器。